监督视窗

关于“十路十景”建设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08-09-05
  • 点击数:62928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代表专题调研的要求,程桥街道人大代表组十分重视,在代表中进行了动员。经过代表们认真讨论,确定了“十路十景建设”的调研课题及马福民为该课题领衔人。为了搞好调研,代表们积极参与摸底调查活动,并视察了程桥街道区域内“十路十景”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路十景”建设概况与效果
  (一)领导重视,落实项目
  按照区政府建设“十路十景”的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成立“十路十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十路十景”办公室。党政联席会议多次对实施计划进行讨论,细化方案,每年排出预算,明确政府投资的支出类目,用于“十路十景”和中小道路整治,为城市建设这个民生项目提供了财力保障。并对其中可能产生和已经存在的有关问题做出分析研究,明确职能科室,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无论是召开动员会或是现场办公会、协调会,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马当先,组织协调,抓紧时间节点将实事办实办好。在上下共同努力下,近五年来,程桥社区7条道路的建设和整治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效果,加上社区平改坡全面完成,市容管理水平提高,空气质量明显净化,程桥社区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得到了区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也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肯定与赞扬。
  (二)舍得投资,为民造福
  “十路十景”中小道路整治项目的资金筹措按照“三个一点”,即区政府出一点,街道出一点和业主经营户出一点的原则进行,但事实上,在推进项目中,有不少经营户在资金问题上为难政府的不少,出资不多,他们以种种理由为推托,拒付建设费用。考虑到一些经营户的具体困难与矛盾,为了尽快改善社区道路管理现状,造福于群众,街道的投资比例明显增加。据街道财政前四年支出和今年概预算统计,2004~2008年,街道用于城市“十路十景”、中小道路整治的费用高达2000万元。其中,2004年“十路十景”剑河路改造项目200万元;2005年“十路十景”程家桥路改造项目500万元;2006年“十路十景”哈密路改造段项目和青溪路、剑河路整治共500万元;2007年虹井路、平溪路中小道路整治项目400万元;2008年虹梅路等中小道路整治项目共400万元。
  (三)分步实施,坚持“三个统一”出成效
  1.周密调研,明确方案,统一规划。
  每年道路建设之前,街道市政科首先对项目路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仅程家桥路的调研就为期一个多月。经过道路测量;了解商业分布及其产权、道板、绿化、门牌号码、业态调整、店招店牌、车流量及其停放等情况,以及有关单位的调研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经过分析评判,排出初步意见,上报分管领导审批,再制订出可行性建设方案。再经过区联席会议评审,上报街道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这个方案的明确过程是对道路建设的再认识过程,是按照建设国际城区的要求和长宁区“四个走在前列”其中之一“环境品质走在前列”的一个认识与实践过程。综观程桥社区整体环境质量较好,但小马路小商店的品位与水准,与当今环境要求和满足群众的需求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立足于改造落后现状,提升市容环境品质和改善提高商业水准这个想法,街道从整个社区的环境要求以及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每条路的建设方案。所以,当考虑程家桥路的改造时,就突出了提升商业水准这个基点。该路是社区人口与商业文化较集中的地段,当时的路面道板破损,门面参差不齐,全是些卷帘门之类的格局。街道从商业景观整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功能定位。其整治建设的原则是:为民、利民、便民;整治建设标准是:简洁、统一、中高档,并结合整治进行适当的业态调整,改善整条路的品位与格局。对剑河路则重点作了景观道路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对沿街商店进行统一装修,对4户修助动车、建材等影响市容的商店进行业态调整,拆除琳琳酒家违章建筑57平方米,建设申德医院的绿化、喷水池,矗立起一处新的景点。虹井路和平溪路中小道路的综合整治,街道统一了沿街25家店铺灯箱广告风格,翻修1000米人行道板,设置3处艺术围墙和1个绿化景点。由于规划的细致与不断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成果。
  2.规范项目,协调矛盾,统一施工。
  在调研和方案细化的基础上,街道委托设计,规范程序,使项目从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建立起一个较科学的管理机制。每一个项目,均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几经考虑酝酿,选中施工质量较好、企业资质较好的单位承担项目。为使施工顺利进行,一是组织到外单位学习景观道路建设的好经验,避免少走弯路;二是化大功夫发动多方支持配合景观道路施工。认真听取经营单位、产权人以及社区单位人士对“十路十景”建设方案的意见和想法,联系和走访许多单位,争取大多数人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接着根据方案,认真调整好如小五金、建材等较杂乱的业态,搬迁福利彩票、体育彩票、东方书报等三个亭子,并针对个别困难对象做好思想工作,认真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和合理要求。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解决了许多业态调整中的难点问题。在产权单位和上级单位共同协调下,所有的业态调整工作较好地得到了解决,圆满完成了计划方案。严格讲,施工过程即是一个统一思想、协调矛盾、方案到位的过程,也是街道严格项目管理、统一施工的过程。从前期的协调统一工务、绿化部门思想,到中期的做好业主的思想发动,以及后期的道路施工质量,街道自始至终强调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益,五年来未发生一起由于施工不当引起的任何安全事故或影响大局的事情。
  3.建立机制,着眼长效,统一管理。
  回顾社区7条道路的建设整治工作,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街道在2004年第一条道路建设后,立即关注整治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加以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是解决商店门面统一规划问题。原先各自不一样的商店门面要按照新的设计统一更换,但新的规划要求与业主之间存在矛盾与分歧。街道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二是解决业态问题。一部分商店的经营不符合新的商业布局要求,要取得经营业主的理解支持,街道化费了相当的力量,除耐心细致的说服外,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请产权单位或上级领导,讲明“十路十景”建设的背景、目的、意义,宣传道路改造、商业档次提升后对于经营户的有利因素,得到了较多经营户的理解与配合。在长达五年的项目施工中,街道又注意到建后管理这个问题。即工期满一年后有的铝合金门或锁坏了;有的经营者不停地更换经营项目,或随意改变店招店牌问题等,为了加强管理,保持道路的整洁、门面的整齐划一、环境的优美,街道立即作出了一年工期内及时报修保修、一年以后如更换经营项目需到街道市政科上报方案、新调整业态与调整布局要与原规划相协调等要求,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以此来保持“十路十景”建后的成果。
“十路十景”建设明显地改善了道路环境面貌,抵制了跨门营业,整顿了乱设亭摊,规范了非机动车停放点,改善了交通与行人出行条件;调整了商业业态,引进了一些上档次的专卖店,适当地提升了商业档次,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十路十景”建设,对于改善社区市容环境面貌,改善商业档次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十路十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1.后续管理经费缺乏。
  经过五年的建设,社区内单位和居民,以及商店经营者已认可了政府的这项实事工程,也参与了项目的建设,尽管有个别业主不支持不配合,但最终还是能服从政府的项目,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但是,从长远看,他们以自己的经济驱动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不能完全地服从服务于政府的项目安排,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尤其对于程桥社区这个商业,即非品牌又非大集团公司经营的商铺来讲,其改变经营业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往往刚刚改造整治好的店招店牌,不过几个月换了个业主,即刻就发生了改变。那么一个新的业主要求他按照街道的“十路十景”设计来建设,显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认识问题,这也许经过宣传动员可以解决;其次最大的是经费问题,因为他们不属于第一次的道路整治商家,即便是原经营户,要求他们再投资再改造,也的确有难度。尽管街道明确过一年后的物资损坏属商家负责,但要求按原先的规划来做,商家便提出政府出资问题。街道又没有了原先的项目预算,无法按原三分之一的原则支出,来应付门窗损坏、新商家按原设计格局的装修费用等等。因此,若干年后的“十路十景”很可能是面目全非的。
  随着街道财政体制的改变,街道财力的日渐缺乏,城市管理上的资金支撑问题,摆到了大家面前。建议区政府对“十路十景”的下一步维护、管理、发展等问题等做出研究,或由区商委统一协调;或下放至市场自主;或明确追加街道一块城区管理的年度预算;或建立区“十路十景”维修基金,由街道提出年度项目专项报告,区政府予以确认后由区财政支出,以保障“十路十景”的长效管理问题,维护好“十路十景”五年整治在创建文明社区中的效应。
  2.社区管理街道有责还要有指挥协调权。
  城市管理是综合性管理问题,每一个社区必然面对城市建设、社区管理的职责。目前社区面对的城市建设和城区管理中的矛盾不少,但街道往往是有责而无权,有力而无法使,有劲使不上。除“十路十景”项目外,城市建设和城区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处置,往往靠面子解决了某些棘手难题,而不是靠明确的职权范围所处置所解决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有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建议区政府在明确给街道协调权、指挥权,以及解决社区稳定或城市建设、城区管理方面难题的同时,明确部门和条线要服从街道的指挥协调。街道也将按照市、区政府明文规定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在做好前五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并实施好后五年的工作,在“十路十景”长效管理方面,可以考虑建立“道路与市容社区协调小组”,协调各方面资源,解决有关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广征民意,立足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社区事务,增强党的控制力和社区凝聚力,将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得更好。
 

长宁区人大程家桥街道代表组
                        2008年7月

课题领衔人:
马福民
参加调研代表:马福民、陈设立、孙荣初、王晶、李艳玫、徐晓捷、范鸿喜、郭有虎、韩二怀、罗朝庚、董文芳、程巍、何鸿祥、吴刚、沈德荣、熊成培、徐惠春、王维琴刘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