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推进“幸福养老”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08-09-16
  • 点击数:66998
  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做出了突出的业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应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
  上海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华阳作为老城区,老龄化程度高。一年多来,代表们在与选民的沟通交流中,也切实感受到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体会到老年人对家庭、对社区的依赖。
  为此,我代表组按照区委提出的“社会事业走在前列”的要求,开展“幸福养老”的调研。倪炳生、李国芳、蒋曙东、季正荣、李建勤、郑一鸣、孙万清、余小雄、张静星、金跃军、陈刚、马新华、陈立东、孙祥英、郭兰等代表参加调研。期间,先后参观社区敬老院、赴厦门思明区考察、召开14场座谈会、在华阳社区内完成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问卷220份,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需求、期望。在此基础上,代表各抒己见,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出意见、建议。由蒋曙东代表执笔,三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需求和期望
  总体上:

很幸福
6.0%
比较幸福
45.0%
一般
48.3%
不太幸福
0.7%
很不幸福
0

 
 
 
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构成情况
  (一)问卷测评概况
  ⒈ 调查方法:
  根据课题项目的特点,我们采用到居民区定向调查与公园、活动室、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拦截面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情况。
  ⒉ 指标体系:
  我们按照“五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工作要求,列出具体指标,全方位地考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现问题。
  ⒊ 样本采集:
  被访者年龄、性别都比较均衡,其中55—59岁(即将进入老龄阶段),占19.9%;60—64岁,占17.9%;65—69岁,占17.9%;70—74岁,占18.5%;75—79岁,占14.6%;80岁及以上,占11.3%。男性被访者占41.1%;女生被访者占58.9%。
  被访者的身份是:上海本地人95%;退休回沪人员5%。
  被访者的家庭结构状况:四世同堂的为1.7%;祖孙三代的为62.7%;父子两代的为29.7%;孤老的为5.9%。
  被访者的经济收入状况:1000元以下的占8.6%;1000—2000元的占79.1%;2001—3000元的占11.6%;5000元以上的占0.7%。
  被访者的文化状况:初中及以下的有47.1%;高中及中专的有34.5%;大专的有14%;本科的有4.4%。
  (二)指标满意度情况及分析
  1.老有所养
  Œ 目前的养老保险金能否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能满足
9.6%
基本满足
36.3%
一般
35.6%
不太满足
17.1%
完全不满足
1.4%

 
 
  图示,具满足感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45.9%;
   老年人对养老保险金逐年增加的幅度的感觉

满意
13.8%
较满意
33.1%
一般
37.1%
较不满意
12.4%
不满意
3.4%

 
  Ž老年人除养老金以外的资金来源(多选题)
子女补贴
以前积蓄
理 财
其 他
没 有
比例%
18.6
15.2
1.4
6.9
57.9
  可见,老年人除养老金外,主要的资金来源两方面:以前积蓄和子女补贴。同时可以看出,有过半的老年人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老年人乐意选择的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
73.8%
进养老院
17.9%
社区养老
8.3%

 
  图示,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是绝大多数老年人乐意选择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选择进养老院的原因分析

家中无人照料
养老院环境
舒适条件好
图热闹,
可以有个伴
其 他
比例%
36.5
12.9
21.2
29.4

老年人不选择进养老院的原因分析

家 中
有人照料
不想改变生活环境
经 济
负担不起
进不去
其 他
比例%
18.3
33.3
33.3
4.2
10.8

  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情况
比例(%)
59.0
41.0
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子女看望老年人的频率

每周几次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比例(%)
22.8
43.9
14.0
数月一次
每年一次
基本不来
比例(%)
14.0
3.5
1.8

  2.老有所医
  Œ老年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情况
类 别
比例(%)
96.4
3.6
  上表数据显示, 95%以上的老年人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
 
  Œ老年人对目前的医保费用的感觉
 

够用且有余
5.0%
基本够用
33.6%
不够用
49.3%
远远不够
12.1%

 
  图示,老年人对目前的医保费用的感觉。认为够用和基本够用的占38.6%;而认为不够用的却占到61.4%,超过总数的3/5。老年人的医保费用不够用的比例远高于够用的比例,应引起高度的关注。
  老年人一般情况下去医院的频次

每周几次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很 少
基本不去
比例%
4.0
41.4
29.7
22.1
2.8

  Ž老年人通常选择去得最多的医院
 

市级医院
20.7%
区级医院
30.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9%

 
  图表显示,老年人去社区服务中心就医的比例最高,达总数的50%左右。依序为区级医院和市级医院。这一医疗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老年人对目前医疗服务的感觉
 

满意
8.1%
较满意
38.9%
一般
45.6%
较不满意
6.0%
不满意
1.3%

 
  图表显示,老年人对目前的医疗服务感觉还是比较好的。满意程度在40%—50%之间。
  老年人对目前医疗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价格太贵
41.1%
看病流程太麻烦
18.9%
医疗水平有限
12.6%
看病不方便
9.5%
医疗服务态度差
5.3%
医疗设备不足
4.2%
其他
8.4%

  【华阳街道】
 
  图示,华阳街道老年人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医疗价格太高。依次为看病流程太麻烦和医疗水平有限。与其他街道比较方向中,共性的是医疗价格太贵的反响太大。
  ⑥老年人接受公共医疗服务的情况

免费体检
户籍制保健
预防护理
健康知识宣传
比例%
39.1
5.3
0.8
24.8
保健讲座
安康通等
应急救助系统
没接受过
比例%
8.3
2.3
19.5

  可见:
  ⑴ 老年人接受公共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免费体检和健康知识宣传两种。
  ⑵ 没接受过公共医疗服务的比例不小,占到了19.5%。
  ⑦老年人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多选题)

慢性病
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
生活压力
心情抑郁
比例%
53.9
25.7
34.9
15.1
2.0

  老年人认为影响健康有三大“杀手”:慢性病、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
  3. 老有所乐
  Œ老年人对老年人社区活动场所的知晓度

经常去
23.8%
知道,但没去过
42.9%
偶尔去
29.3%
不知道
3.4%
没有
0.7%

  【华阳街道】
  图示,老年人对老年人社区活动场所的知晓度较高。华阳街道为42.9%,其他街道也达到了近40.0%。同时,经常去和偶尔去的比例也占到1/4强。
  老年人对社区活动场所、设施的感觉

很齐全
基本满足
一般
场地太小
设施太差
比例%
5.1
44.9
25.4
21.7
2.9

  老年人对社区活动场所、设施基本上是认可的。场地问题还有改进的空间。
  Ž老年人对生活中最乐在其中的认为(多选题)
比 例
旅 游
21.7%
健身锻炼
36.8%
看电视、听广播
78.3%
书法、绘画
3.9%
戏 曲
2.6%
上 网
4.6%
唱歌跳舞
19.1%
炒股票
5.3%
打牌、下棋
10.5%
编 织
9.2%
养花种草
11.8%
看书报
32.9%
  上述数据客观而真实地揭示了适合老年人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式与乐趣。主要有看电视、听广播,看书报;健身锻炼、旅游和唱歌跳舞等。静动结合,其乐融融。
  老年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新闻
体育
戏曲
综艺
比例(%)
69.3%
3.3%
10.0%
2.0%
财经
教育
电视剧
比例(%)
0.7%
14.7%
  新闻和电视剧是老年人所喜、所爱。
  ⑤老年人与家人的相处状况
很快乐
比较和谐
还可以
不愉快
几乎不交流
比例%
21.3
50.0
28.0
0.7
  老年人与家人的相处状况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快乐、和谐是主旋律。
  4. 老有所学
  Œ老年人参加继续学习或参加兴趣班的意向
类 别
比例(%)
40.0
60.0
  老年人学习场所的选择
类 别
老年大学
社区学校
社会学校
比例(%)
29.4
64.7
5.9
  社区学校是老年人学习的最佳场所。
  Ž老年人学习内容的选择
类 别
电 脑
摄 影
书法、绘画
比例(%)
27.0
5.4
8.1
类 别
插 花
烹 调
歌 舞
比例(%)
8.1
21.6
29.7
  老年人的学习内容比较集中的有歌舞、电脑和烹调。
  老年人对于国内外时事新闻的关心程度
很关心
比较关心
一 般
较少关心
根 本
不关心
比例%
29.5
54.4
14.8
0.7
0.7
  老年人关心国内外时事的热情不可谓不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年人与社会的关联度是很高的。
  ⑤老年人对继续学习的态度
活到老
学到老
学习钻研
是快乐的
多学知识
能丰富生活
无所谓
比例%
46.0
4.3
33.1
16.5
  当今的老年人,继续学习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活到老,学到老,定能使老年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5. 老有所为
  Œ老年人继续工作经历描述
 
  老年人并不寂寞。调查发现,有50%左右的老年人以各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他们人各有志,突出的是,发挥余热、参与小区文明建设和帮困助老、关爱邻里等。同时,还有近半老年人处于休息状态。
  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描述
 

有所作为
60.8%
无所事事
13.6%
碌碌无为
25.6%

 
  图示,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态是可令人欣慰的。有所作为的达到50.05以上%。华阳街道老年人的有所作为率更是达到了60.8%。
  Ž老年人认为比较容易产生困扰的问题(多选题)
华阳街道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28.3%
情感需求不能满足
2.6%
居 无 定 所
3.9%
配偶双方身体欠佳
21.1%
看 不 起 病
21.1%
临终没人关怀
3.3%
子女失业或结婚带来的经 济 压 力
12.5%
与小辈的代沟
17.1%
尊老风气下降
16.4%
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减
23.7%
14.5%
 
  二、重点关注的三方面问题
  代表们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针对上述调查中老年人反映最为集中的三方面问题,即日常生活能力差、看不起病、文体活动少,进行具体研究。
  1、面对家庭养老为主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完善“9073”养老模式?
  在上海养老工作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模式。即90%老人由家庭自我照顾,其余为社会化养老服务,7%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简称“9073”。而在实际运作中,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子女照顾老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需要依托社区的支持。
  2、针对看病贵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老年人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到医院就诊的次数日益频繁。其中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还是慢性病,因此,需要向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医疗服务,对常见病的预防、自身的保健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3、应对文体活动不足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目前,各社区的群众团队活动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大多数还是低龄老人。对于高龄老人,往往采用读报组等形式,可能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有待于进一步地拓展。
  三、思考和建议
  代表们通过华阳街道为点,了解了我区在为老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一)全面落实养老服务实事项目,不断健全“9073”养老模式
  1、加快老年人助餐点的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是本市今年政府的实事项目,重点满足高龄老人中有助餐需求的独居、纯老家庭老年人及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低收入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目前,许多街道已经开展了此项服务,如长宁仙霞街道等开办社区食堂;又如华阳街道一是依托社区敬老院食堂,为行动不便的70多名老人送餐上门,二是借力于飞乐股份公司和多媒体广场职工食堂等社区单位,在飞乐、潘中两个居委会活动室设立了就餐点,为能走出门的老人提供午餐。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各社区的就餐点规模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整合社区单位的资源,使就餐点的分布更为合理均匀,扩大享受助餐服务老人的受益面。
  2、健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服务,也能缓解“双职工”家庭的压力,受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广泛欢迎。一些街道已经作出了尝试。代表们感到,日间照料中心一方面要在硬件上达标,有一定的规模,既有室内休息区,也要有室外活动场地;另一方面要在功能上下功夫,按照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上门接送、餐饮、活动、康复、洗浴等全方位的服务,使老年人的日间生活变得安稳、丰富。
  3、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现在这支队伍的力量和质量,都还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需要。由于居家养老起步时间不长,服务员的学历普遍较低、专业知识普遍缺乏,不能充分满足居家老人精神慰籍、家政护理等较高层次的服务要求;由于劳动报酬还较低,服务员队伍还不够稳定;助老服务员的数量还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服务对象。因此,我们要从思想、技能、责任等全方位地加强服务员队伍的建设。
  (二)不断健全社区公共医疗服务,加大宣传力度,缓解老人看病贵的压力。
  1、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的力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站、点设置,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卫生服务站的功能,集就诊、输液、康复治疗等为一体。
  2、加大公共医疗服务的力度。条块结合,有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适时地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体检、预防护理;并增加安康通等应急救助系统在社区中的应用;定期开设保健讲座,宣传健康知识,使老年人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3、加大对困难老年人的助医力度。对特殊的困难老年人,希望政府在政策上能予以倾斜。如根据老人实际收入、就医费用、家庭收入情况等为依据,按比例地予以补助,以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
  (三)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扩大老年人参与,丰富晚年生活
  为老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关注和参与。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舞台,应尽可能地搭建平台,依托社会组织,如老年协会等的运作,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更好地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为老服务工作。
  1、健全信息网络,了解老年人需求,做好贴心人。首先由老人们选出自己信得过的领衔人,组织好老年协会的各项工作。从街道、社区、居民区再到楼组,形成四级服务网络,使每一个老年人都置身其中,加强老人间的沟通交流。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前提。
  2、拓展活动项目,满足多样化需求,做好细心人。老年协会要有的放矢地策划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举措和活动,从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精神充实等多个层面探索服务之路,多方面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做好精神慰籍,帮助排忧解难,做好知心人。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要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这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好、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衡量和评估老年人工作水平的标尺。老年协会能自我运作解决的,就帮助解决;无法解决的,及时与街道沟通,由街道帮助解决。
  相信,有了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一定会其乐融融,成为和谐社会中一道靓丽风景。
长宁区人大华阳街道代表组
2008年7月
课题领衔人:倪炳生、蒋曙东
参加调研代表:倪炳生、蒋曙东、李国芳、季正荣、李建勤、郑一鸣、孙万清、余小雄、张静星、金跃军、陈刚、马新华、陈立东、孙祥英、郭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