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菜市场规划和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09-12-11
  • 点击数:63811
    根据市人大教科文委、财经委的要求,长宁区人大教工委、财经工委对菜市场规划和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充分发挥区商务委员会的作用,请他们围绕完善“价格、方便、安全”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市场辐射范围和优化服务机制、规划完成情况、维护行业稳定发展等内容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结合本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组织代表明查暗访;召开菜市场经理等座谈会,以求尽可能客观、全面了解本区菜市场建设管理等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宁区目前有32家菜市场(店),总营业面积39810㎡,其中标准化菜市场20家(占菜市场(店)总数的62.5%),8家规范达标菜市场,菜店4家。
    从菜市场(店)布局看,32家菜市场(店)分别坐落于全区10个街(镇),其中:天山街道5家,其余街(镇)各有3家。总体上看,32家菜市场,6家大卖场,56家连锁超市,构成了我区副食品供应的基本网点,基本能满足方便群众就近买菜的需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
    从菜市场运营公司性质分析,32家菜市场(店)中,国有经营管理公司管理的有18家(其中菜店4家),股份公司管理5家,1家集体、其余8家为民营和个体管理。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长宁区目前菜市场的场地条件、日常管理水准都比以前大大地提高了,菜市场全部为规划达标菜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从总体上看,长宁区目前菜市场的布局、管理水平以及标准化菜市场中追溯系统的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工作,都处于全市前列,美天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在规范管理上自我加压,已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为长宁区其他菜市场如何规范管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引领带头作用,客观地看,全区菜市场建设、管理情况良好。但是,从菜市场经营和布局情况看,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从菜市场经营情况分析,32家菜市场(店)中,管理等各项工作好的和比较好的有17家,占总数的53%(主要是国有管理经营的),处于一般的有11家,占总数的34%,存在问题的有5家,占总数的15%。好的和比较好的占了绝大多数。就全区菜市场管理能力分析,民营、私人承包的菜市场管理团队普遍年龄较大,文化偏低,管理不严,要求不高,相关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其次,经营环境相对脏、乱、差,这也是影响长宁区菜市场管理能否再上一个台阶的薄弱环节。
    从布局上分析,长宁区现有的菜市场(店)数量虽然能基本满足群众就近买菜的需求,但局部地块还是有“盲点”的,比如虹桥街道与程桥街道之间的虹梅路地块,居民要求政府新建菜市场的呼声强烈;从菜市场(店)规划落地推进上分析,从2006年上报的情况看,规划新增菜市场10家,涵盖本区天山、古北、仙霞、北新泾、临空园区、新泾镇、程家桥、华阳、新华等街镇,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实际投入使用的只有1家。现实的情况是人民群众对菜市场的需求与我们的现状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这些年来,区政府在菜市场(店)改建中,投入了近千万元资金,对本区原有菜市场(店)的规范达标和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和推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客观上也为本区菜市场(店)的场所条件跨上一个新台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上海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场地租金的不断上涨,当前,菜市场(店)经营遇到了新问题,不少菜市场(店)已出现经营亏损,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蔓延,面对这种局面,一些菜市场(店)经营者已有转换经营范围的想法,还有一些菜市场(店),由于附近菜市场“尾巴”的影响,摊位出租率急剧下降,也有转租市场的想法。目前菜市场规划与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根据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每1.2万居民人口设置不少于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的菜市场要求,长宁区需布菜市场总量约为47583平方米,而目前为39810平方米,存在有一定差距。
    (二)局部地区存在“盲点”,尽管现在这些“盲区”已有了对菜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如何落地交付使用时间尚无法确定。(虹桥路、虹梅路间目前缺菜市场,古北地区也缺菜市场)
    (三)菜市场“尾巴”的存在和蔓延,影响菜市场(店)正常经营活动(如万航渡1384弄、延安西路1573弄、安化路88弄内,分别有几百个无证摊位),对菜市场规范管理,尤其是周边菜市场的管理和场内经营活动带来巨大冲击,直接造成附近菜市场摊位出租率急剧下降,导致经营亏损的有8家(其中4家菜店全部亏损)
    (四)场地租金逐年上涨,由此带动菜市场内摊位租金相应提高,场内经营者为转嫁经营成本提高带来的影响,不断提高菜价,市场经营管理陷入恶性巡环,有的市场今年租金上涨了24%,经营活动一下子变为亏损,管理水平直线下降;
    (五)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原规划为菜市场性质的网点产权转为民营或私人,网点属性难控制,一些经营者见经营菜市场盈利微薄甚至亏损,有将网点转租于其他行业的倾向。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经营者主观上的因素,客观上也有菜市场属性(定性)不明确带来的诸多矛盾冲撞的因素。
    三、意见建议
    目前长宁区菜市场(店)在建设、管理中存在着诸多困难,遇到了不少问题。客观地看,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管理者主观上的问题,综合分析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给出菜市场经营活动的属性定性(是公益性还是市场化运作?),其次要确立一个好的机制(必须有一个能促进菜市场健康发展、规范管理的机制体制),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下决心彻底解决影响菜市场正常经营活动的弄堂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积极支持菜市场正常开展经营活动上看,弄堂市场的存在,极大地干扰了菜市场(店)的正常经营活动,一旦菜市场无法做到微利经营,势必失去经营积极性,规范管理也将成位空中楼阁,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无证、无照经营的后果,将极大提高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概率,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政府的公信力权威将受到质疑。第二,是菜市场(店)对政府相关执法、管理部门有意见,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政府只对有证有照市场进行检查,而对无证无照市场束手无策。
    建议:
    1、由相关街道和城管联手疏导,初见成效后,各菜市场统一设立菜市场尾巴根治城管专职固守员队伍,每个菜市场安排两名队员,由区城管大队负责督促、落实。
    2、由区商务委牵头协调各菜市场,进一步梳理场内空摊位,降价出租给愿入场经营的人。
这样堵疏结合,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弄堂市场整治,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市场和摊位的出租管理,降低费用,减负让利。
    一是对市场产权单位的租金进行核定,积极探索规定租金标准上限的办法,系原公建配套的菜市场实施产权评估。
    建议:
    1、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规划布局难以控制项目,由政府按建筑成本价进行回购,回购网点交由商务委或新增设网点管理办公室管理,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网点经营权则由商务委或网点办,采用招投标形式择尤确定。
    2、区发展改革委、物价局负责审核,区财政筹备资金,区商务委负责推进回购,相关街道(镇)参与。二是市场经营管理公司降低摊位出租费。区物价局负责制定标准,区商务委督促检查。三是政府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负责落实。四是对市场管理公司的盈余进行核定,规定公益性菜市场项目的盈余比例上限,让菜市场从现行的高成本下解脱出来。
    (三)通过各相关部门和各街道、镇的共同努力,确保菜市场规划落地
    根据我区现有菜市场布局规划落地难以全部到位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地块周边市民要求政府新建菜市场呼声较高的现实,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解决办法。
    建议:区规划局对全区已确定的拟建菜市场规划,会同各街(镇)逐个进行论证,根据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原先的规划加以确认。对确定的规划要上报区府办公室,由区府办确定规划落地具体工作的牵头部门,以加快菜市场规划落地的实施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菜市场规划落地建设难的问题。  (区人大教工委、区人大财经工委)
 
200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