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长宁区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和加强城市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 发布日期:2009-12-16
  • 点击数:64619
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工委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委托区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专项监督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召开了1个由条块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并分别走访了区600办、财政局、建设和交通委、城市管理指挥部、房屋管理局、绿化和市容局及工程总承包单位等7个部门,对本区在迎世博活动中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度与做法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200多天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长宁区迎世博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要求。经初步统计,截止4月30日,本区市容市貌改观工程共14类77小项,平均完成率46.68%,其中进度比较快的,有清理户外广告和规范店招店牌、保洁中小道路和重点水域、整治建筑渣土乱倒等;市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共7类18项,平均完成率58.92%,其中进度比较快的,有改造二次供水设施、综合改造旧居住区、改善道路积水点状况、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厕所配置等;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共2类4项,平均完成率比较高,有效治理违法建设进度较正常。综观本区推进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严格操作流程。虽然迎世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长宁仍然把规划编制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实施的要求,已先后制定了延安路高架沿线两侧纵深500米的整容和桥荫绿化的规划、楼宇灯光建设方案、苏州河沿线景观建设方案、内环高架中山西路沿线整治规划等。然后制订了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资金严管理的操作流程,严格项目储备、项目代建、工程监理、建后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做到既留下作品,又留下流程机制;既完成任务,又培养保护干部。
  二是加强综合联动,主动对接世博。自启动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以来,本区较好地坚持了每100天召开全区党政负责干部会议,每周“一办三部”联席会议,特别是从去年12月开始,区委书记和区长坚持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及时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协调解决综合联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区600办和三个指挥部,按照市600办的要求和本区开展5大战役的目标任务,及时调整、整体推进相关工作。区发改委、财政局在任务明白、项目清楚的情况下,主动跨前一步对接相关项目,坚持既按规定办事又不失时机加快立项和及时预拨工程款,使工程的推进得到较好保障。区建交委、房管局、绿化和市容局等专业部门,克服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变化多的困难,及时调整思路,整合队伍,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进度,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争取了时间。各个街镇和有关居委会也认真配合业务部门和施工单位,做好居民发动和听证工作,为工程的有序推进创造了条件。
  三是加强服务市民,改善生活环境。延安路高架长宁段全长9公里,沿线两侧首排及纵深500米内区域“三整”总量达443万平方米,其中属于“整容、整治”的为93万平方米,属于“整洁”的为350万平方米。现开工项目面积为402万平方米,其中已销项完成面积为317万平方米,约占“三整”总量的72%。延安路高架首排的工作已全面完成。内环高架沿线两侧首排及纵深500米内区域的总量约223万平方米,其中“整容、整治”的为140万平方米,“整洁”的为83万平方米。目前开工项目面积107万平方米,占“三整”总量的48%,其中首排“两整”项目已全面开工,销项完成面积为12万平方米。230万平方米的旧居住小区综合整治,按照“穿衣、戴帽、换胆、改水、整区”的要求实施推进。2008年底,在当年完成7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提前实施2009年71万平方米的综合整治项目,现有望在5月底前后完成。5月6日上午,区居住小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又审议通过对剩余90万平方米旧居住小区综合整治的方案,6月上旬将全面开工。另外目前已完成95万平方米的二次供水改造。通过延安高架沿线和内环高架两侧的整容与整治,以及对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较好地改善了这部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受到居民的欢迎。
  对推进迎世博行动计划,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区委提出了“扮靓上海西大门、对接世博留作品、全民参与大动员、形成机制重管理”的目标要求。经全区上下前期努力工作,这一目标已初显成效。一是“扮靓上海西大门”。延安路高架是全市重点打造的示范工程,也是迎世博城市礼仪迎宾空间的走廊。现延安路高架长宁段沿线的4个重要路口都已建成主题景点。道路两侧大楼的空调外机和晾衣架基本做到了横平竖直,给人有眼睛一亮之感。沿线景观灯光,新建的40幢大楼灯光,有望5月份完成,将兑现白天看景和晚上看灯的承诺。二是“对接世博留作品”。精心打造长宁迎世博的5大战役和6大展区、10条主题道路、50个主题景点。现已完成的如江苏路立体绿雕“魔方”、古北路立体绿雕“舞狮”、虹许路立体绿雕“扇形风车”、虹桥机场出入口“草花心”等绿雕小品各具特色,较好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美化了居住环境。三是“全民参与大动员”。截至4月30日,长宁区参加世博知识培训人数共计172302人,世博考核合格88733人,名列全市第二;参加网上世博培训学习118917人;完成世博双语培训人数共计9473人,双语考核合格数为3700人。10个街镇的居委干部接受了“中国与世博”、“迎世博,文明礼仪我先行”等系列培训,形成了一批重要的骨干队伍。世博知识的普及程度最高的是社区群体,普及率高达94.6%。96.3%的受访者认为通过迎世博社会动员,对文明规范的学习、文明意识的培养、文明行为的改善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区76.7%的单位开展了迎世博环境卫生整治工作,68.6%的单位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四是“形成机制重管理”。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执法等五个环节,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流程、监管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取得迎世博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良好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的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不足与原因
  本区在全面推进迎世博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突破、改进、完善、提高的“瓶颈”困难、顽症、弱项。从面上看,主要的薄弱环节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发动还不到位。部分的企业还没有真正地动起来,社会动员未能形成全覆盖。小区周围的“六小单位”,如小理发店、小商铺等个体经营单位较难发动。在社区内,中老年人的参与程度高于“上班族”,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还不够。有些窗口单位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实效。在重点商圈,有些一线服务人员对世博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偏低。社会动员等指挥部和各街镇做了大量的面上宣传发动工作,但是深度、广度不够,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加强。二是市容环境整洁还不平衡。局部“精品”与部分“脏乱差”长期共存,“乱设摊”、“乱晾晒”、“黑色广告”等管理顽症还没得到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动态性、反复性现象仍然存在,尚未找到根本性的解决对策。在城区管理和养护上,有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尽责敬业还不到位。三是“六乱”行为还屡有发生。区600办两次拍摄曝光片,反映的种种乱象,主要还是不文明行为占多数。据问卷调查,长宁群众也把“随手乱扔垃圾、随地乱吐痰、不遵守信号灯、乱穿马路、遛狗时不牵绳,不清理狗的粪便”等不文明行为,列为顽症陋习的前六位。市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上述种种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在城区管理方面,现有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迎世博的需要。政府管理和企业运作还没有真正市场化意义上的分开,市场机制有待引入;城市管理监察体制尚不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正处于探索进程中,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还有待不断深化;城区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健全,突击整治和应付检查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内循环较多,外部制约(如第三方评估)较少。部门和部门之间拘泥于分工,职能交叉多的时候,跨前一步少,主动性不够强,协作配合也不够顺畅。各部门工作之间的综合联动还没真正形成,“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象伴生,缺乏有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二是及时准确跟上新变化不够。2008年7月,市600办锁定各区迎世博项目任务,并由市府领导同各区领导签订任务书,区再将任务书分解到各个部门实施推进。但到年底时,市600办又提出按照5大战役的要求来推进工作。为对接这一要求,区领导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即采用总承包的方法来组织工程项目的施工,同时按照项目储备的要求,先规划设计、后招投标、项目代建和项目监理。2009年2月,区政府与金鹿公司签订框架式合同,再由金鹿公司同各个专业部门(或称组长单位)签订任务合同,这时全区的工作,逐步进入有效运作状态。期间,由于不断调整目标任务和方式,推进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由于开始时的数据粗糙导致目前项目与经费对应麻烦;经费锁定不能突破导致项目调整难度加大;项目必须报发改委审批导致项目调整工序增加;市提出5大战役的新口径导致专业部门手忙脚乱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区前期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
  三是迎世博的活动与市民的感受缺乏联系。世博会有好处,可以为上海百姓带来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加等利益。但是目前正值上海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期,场馆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居民小区改造等大批工程同时开工,相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等实际问题。因此,世博会的好处,仅仅是一种“愿景型”,还不是一种到手的“实惠”。群众的感受度不深,主人翁意识较弱,参与热情也就不高。政府的推进工作力度是大的,但各项惠民实事的好处,讲得还不够,“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深入发动还不够,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民对城市建设、市容整治等参与性不强,对整治成果不够爱惜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部分市民的陋习与“脏乱差”顽症互为因果。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文明程度高低不同,社会公德水平不一。人的素质高下,举止雅俗,自然带来了“精品”与“脏乱差”的二元现象,在局部加剧了环境整治的反复性。二是环境约束不够。对陋习乱象,处罚、整治的阻断性还不够坚决有力,易于造成从众行为。而市民中对于这种陋习敢说敢管的社会氛围也不够,一些“公地”(公共场所)的“脏乱差”的现象往往陷入“集体旁观”的尴尬境地。各种陋习也正是在这样的“集体旁观”中积重难返。
  三、对策与建议
  1、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综合联动。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当前,在三个层面上理顺关系。首先是条的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专题推进式的方法,坚持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召开的专题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迎世博行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明确各个专业部门的各自职能和同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条的工作到位了,工作效果也就出来了。其次是块的层面,突出属地化管理。在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推进中,要进一步发挥块的作用,落实街镇属地化管理的职能。现本区每个街镇有网格协管员约30名,城管协管员约20名,最近又准备安排门责协管员约30名,原来各个街镇还留有市容协管员8名,加上各个部门在街镇的专业管理人员,这是一支不小的专业管理队伍,街镇要把这些人员很好地组织起来,完善各自的配套服务,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好条与块的综合联动的管理优势。第三是社会的层面,要充分发挥市民巡访团、志愿者队伍作用;要引入第三方评估的监督机制,常态、常年地开展专项测评,使社会监督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坚持门责抓手,加强城市管理。门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也是各单位抓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方法。区政府要在创建文明和谐西大门的平台上,延伸“门前三包”的“小门责”机制,提倡“门门有责”。部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部门、专业公司等)、店门(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店家等)、家门(社区每户居民)要共同行动起来,共同承担起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责任。大至硬件环境打造、绿化植被养护,小至马路店招店牌管理、门前垃圾清扫,通过由“门”包责、由“门”到人,人人参与,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重点要抓好四大机制建设:一是物业管理机制。房管部门要结合旧小区综合整治,建立考核补贴、行业自律等机制,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力度,发挥业主委员会的自律作用,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二是拆违机制。要锁定存量、控制增量,依照市人大常委会即将修改的《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结合本区实际,进一步完善部门快速反应机制,解决好拆违中的突出矛盾。三是城市顽症治理机制。对乱张贴、乱晾晒、乱设摊、跨门营业等顽症,相关管理部门和街道(镇)要根据“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原则,创新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在先,治理源头在先”,整治一批、巩固一批,防止回潮反复。四是门责机制。要加大现有《长宁区街道(镇)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达标活动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力度,总结并推广程桥街道、新华街道等试点单位好的经验。推进并落实政企分离、建管分离,有效提升门责管理力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关注民生,为市民提供增加停车场、横道线等便利,加强疏导服务。各管理部门要从严监管,奖罚分明,管理中防止“失之于疏,失之于软”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媒体和社区的宣传力度,促使全区氛围热起来、部门动起来、老百姓干起来。
  3、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演绎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一要注重让群众得益,激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既要着眼形象,更要注重群众利益。本区近期对地处延安高架、内环高架整治战役交叉点的联建新村和中山西路800弄居民住宅外立面整治时,对部分外窗更换双层玻璃,一举改善长期困扰居民的噪音问题,得到了居民的积极配合。这种先从居民切身利益考虑的做法,是双赢的。二要深入开展公益性宣传活动。一方面要继续定期开展街头户外的各类世博宣传活动,如市容条例宣传活动、倒计时每100天的大型活动等,保持一定的宣传声势。另一方面要侧重“个性化发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活动。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划分为更小的组织单元进行发动,如班级、班组、小区、楼组等。在共性的小单元中,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比学赶帮超”。三要开展公益性活动项目。既要有针对性地整治市容顽症,更要通过寻找利益共同点、群众兴趣点,策划组织世博公益项目,让群众在践行诚信、践行文明中,不断养成好习惯。要注重“巧策划、低成本、广发动”。“巧策划”就是要注重结合群众的需求和便利;“低成本”就是要通过政府搭台,引入企业赞助、个人赞助机制,共同筹办各类公益项目,形成支持世博的巨大声势;“广发动”就是要让企事业单位、个人共同出谋划策,创设宣传新载体,让小单位、小单元、各界和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新定位,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
专此报告。
 
                                    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2009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