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和对策措施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09-12-16
  • 点击数:64647
               (长宁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 
  根据区委要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3月,区人大党组牵头开展“关于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和对策措施”的课题调研。
  本次调研由区人大党组牵头,区商务委、区发改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工商分局、区税务分局、区劳动局、有关街道(镇)等部门配合,区人大财经工委与上述部门单位组成课题组。部分人大代表参加调研。
  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参加调研的七个政府部门非常认真,围绕各自重点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分报告;人大党组非常重视,刘雅琴主任多次带领党组成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人大各工委、室主任兵分五路对40余家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课题组先后召开了“现代服务业推进分中心”、“园区管理公司或管委会”、“小企业信用担保”以及不同纳税规模企业参加的8个座谈会;发放了200余份调查问卷;赴浙江省嵊州市和阿里巴巴网络公司杭州总部等学习考察。课题组在对调研情况进行反复分析研究后,由区商务委草拟调研报告并提交课题组集体讨论,经人大党组定稿,为区委决策提供依据。
  一、形势与现状
  (一)宏观形势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国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虽然国际经济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国内经济部分出现回暖迹象,上海经济也出现好转。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继续深化,何时见底难以确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明显减速的影响,中国经济运行困难明显增加,进出口下滑,工业生产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难度加大等。上海也受到较大冲击,财政收入不断下滑,外贸进出口总额仍继续下滑。
  (二)长宁现状
  今年以来我区克服国内外不利因素,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区财政收入完成42.77亿元,同比增长6.9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7.78亿元,同比增长0.85%,我区财政收入增长平稳。但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现代服务业税收同比下降2.63%,大大低于去年同期增速,也低于全区税收增速,一季度除专业服务业外其他五个子行业税收全部为负增长,其中信息服务业税收同比下降10.88%,现代物流业税收同比下降13.61%,会展旅游业税收同比下降14.66%。
  此外,经济回落造成商务楼宇供需关系发生变化,CBD地区租金初显下调现象,周边区域(闵行、嘉定等)楼宇租金低于长宁等现象,使区与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更趋激烈。金融危机以来,除创意园仍保持较高入驻率外,商务楼宇内企业退租现象增加,企业外迁趋势明显,一季度外迁企业30家;酒店宾馆和会展等对外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下滑明显。因此,今年我区保增长任务较为艰巨。
  二、措施与成效
  (一)梳理政策、加强宣传
  区委、区政府积极研究部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梳理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小企业信用担保、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等十五项政策,区发改委将市、区两级政策汇编成册,印刷了3000余本,通过各种途径发到企业手中;区工商联也主动将市、区两级政策进行了动态整理,并每季度定期编印赠送给相关企业。
  区税务局外聘师资,对企业分批进行新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增值税法培训,累计开班10余期,培训企业9000余户次,发放业务手册及宣传资料近万份。
  区科委组织100余家企业召开2009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准备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内涵、熟悉申报流程,为企业申报2009年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准备,并联合相关部门召开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抵扣、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申报和人才政策的宣讲会。
  区人保局联合有关部门在多媒体产业园区、临空经济园区和虹桥开发区内分别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为园区内企业及时、快捷地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及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咨询和指导。
  (二)深入企业、了解诉求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工作,先后3次组织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走访企业、园区和楼宇,通过大量调研实地了解企业情况。卞百平书记在走访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好中央和市政府已出台的各项政策,采取措施,帮助支持企业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迅速行动,主动出击,走访企业、宣传政策,与企业共克时艰。
  区税务局积极开展重点税源走访活动,建立三级走访制度,截止今年3月份共走访重点企业237户次。
区工商局开展走千家企业送一片温暖活动,落实“三问三送三告知”,同时在办理联合年检的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企业对其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区科委、区商务委等部门拉网式走访各自对口产业的重点企业数百家,并召开数十次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向企业宣导相关政策。
  我区如此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走访企业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三)服务企业、解决困难
  在走访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和街道镇纷纷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做到急事急办。
  区商务委在与市主管部门多次反复协商沟通的基础上,解决了因历史遗留原因而暂停的外资品牌入驻龙之梦的手续办理问题;近期,区内11家创意产业园全部通过了市经信委认定,被授牌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占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总数的1/6强;帮助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申报“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该企业还在区科委、市主管部门的协助下搭建上海市手机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此外,去年11月区商务委成功举办了“长宁区商业发展前景说明会暨2008商业项目推介会”,多家品牌商家与地产商有了深入接触并签约。
  区科委协调相关部门落实Dell公司专项扶持政策申请及办公用房新五年的续租手续,联合区发改委、区规划局,使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干冻粉车间改建项目按“急事急办”方式,完成改建报批手续。
  在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人员安置分流过程中,区人保局为工伤认定、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的老职工开辟绿色通道,69人的工伤认定、鉴定程序仅用了30天,比正常办理时间减少一半。
  (四)帮扶企业、加大力度
  2008年区财政局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资金”、“各类科技园区(含虹桥临空)专项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计7.44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区财政局担保中心为18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350万元,担保金额与户数较上年度都有较大增长,相关部门在与上海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多家银行融资担保的渠道,至2008年底合作银行从1家拓展到6家;在贷款企业到期按时还本付息后,根据其不同性质,企业将得到全额保费返还和贷款企业已支付基准贷款利息40%—70%的补贴,预计2009年贴息资金将达650万元
  (五)抓住机遇、逆势飞扬
  面对危机,相关部门冷静思考,抓住产业转移机会,主动对接“三大机遇”,助力区经济逆势飞扬。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当不少品牌商家收缩拓展力度、部分商户提出减租,乃至退租要求时,区商务委、虹桥办等部门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遇,主动出击、贴身服务,与专业公司和相关企业携手合作,大力推进符合区域整体定位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分别落户黄金城道、长宁88中心、馥邦中环广场和衡辰商厦等商业载体。
  区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帮助中华药厂解决查名问题,使其顺利迁入长宁。
  区科委积极和市里相关部门对接,引进了大飞机工程的部分合作项目。
  在区委和区人大的关心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国航上海公司打破常规,落户长宁;一季度,世界六大船级社中的挪威船级社和日本船级社已经注册落户长宁,意大利船级社也在洽谈之中。
(六)促进就业、落到实处
  全区上下共同关心就业工作。仅2009年1季度,区里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各街镇共举办9场招聘会,338个单位提供了5708个岗位;新开发适合青年人就业的客户服务单位37家,开发岗位5440个,录用青年2389人;2008年区财政累计投入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投入9407.96万元,受益人数22949人,2009年区财政安排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达到1.2亿元;区工商局降低企业注册资本金门槛,促使4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顺利注册,用实际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人保局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全区共有见习基地60个,吸纳见习生1991人;对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行就业援助,全区已有4886名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了妥善就业安排;同时人保局还深入研究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措施,细化推进本市关于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的三项“特别计划”,在市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区的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实现市、区政策的配套衔接。并通过采取“开发客户服务岗位,设立青年就业服务专窗,积极转变青年人就业观念”等方式,青年大学生就业也得到了重点促进。
  三、问题与分析
  (一)政策的宣传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政府相关政策“熟悉”的占16%,“一般”占60%,“不熟悉”的占24%。而企业了解政府政策信息的渠道,“通过政府主动提供”占44%,“通过向政府咨询”占18%,“通过政府网站”占13%,“表示缺乏了解政策信息相关渠道”占24%。
  调研中部分企业认为,有些政策透明度不够高,了解政策的渠道还不够畅。如汇金百货反映,区内一些部门网站更新较少,市、区公开出台的新政策很难在区相关网站上找到,希望区里能建立内容更加丰富且统一的网上政务公开系统,便于企业查询、在线办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反馈速度;一些企业反映经营中希望了解法律、法规的信息,向政府部门咨询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统一权威的答复;有些园区企业反映,园区与区职能部门对一些政策解释不一致,且常常变化,让企业无所适从。
  有些政策或因为缺少细则,或因为门槛太高,显得“好看不中用”。一些最近几年新成立高速成长的中小科技企业,往往难以达到一些长期政策的时间门槛(这些门槛要求企业成立或获得某项资质超过3~5年),如在汶川地震科技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瀚讯技术,成立不到3年就已连续2年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和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但由于不满足“专利申请的授权期超过3年”而无法享受“双高”政策和保费返还及贴息;弘基集团和多媒体产业园区反映,对各种功能园区的功能界定限制过严和标准认定滞后,不能满足产业创新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关联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展。
  上述情况,一方面反映政策内容的宣传不够,一方面也说明企业本身对政府政策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理解不够,对政府政策的依赖心理较强。因此需要政府在加强政策宣传外,还应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呼声较高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逐步蔓延,中小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导致流动资金紧缺,申请区财政担保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多企业自身的担保条件与银行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银行在目前形势下,审核更为谨慎,放贷更为慎重,造成了企业融资困难。虽然,区小企业信用担保金额与户数都有了很大增长,但远远满足不了成长性企业的需求。一些高速成长的高科技公司和服务业公司,如诚丰数码、水晶石数字科技等,由于其符合银行抵押要求的固定资产较少,获得的信贷额度不能满足其高速发展的资金运作需求,希望政府出面协调,适当放开对企业担保物的要求,将软性资产(知识产权、信用证打包贷款、政府订单等)纳入担保抵押范围,让信用档案起作用;此外,原有的担保贴息要求企业将贷款本息全部付清以后再一次性贴息,对于资金链较紧的企业“不够解渴”。
  许多企业有大量订单和拓展市场机会,但苦于需要短期垫付资金过大而无法顺利周转。精翔科技表示,企业目前有大量已签订或意向合同,总金额在1.5亿元左右,但多数均需公司前期垫付大量资金,望长宁区财政局给予一定支持帮助。瀚讯技术也表示,有大量政府订单,但其结算和付款周期长,企业短期资金非常困难,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短期融资问题。
  区内会展旅游类企业受外部需求骤降影响较大,急需短期政策助推,希望区政府扩大产业政策的覆盖面,为会展旅游企业雪中送炭。
  (三)服务缺位时有发生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政府服务总体评价:企业对政府服务 “很满意”占27%,“较为满意”占34%,“一般或不愿评价”占37%,“不满意”占2%。对政府服务项目和内容满意率较高的依次是:“办理各种证件手续”,“与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传达企业意见”,“消防、卫生、安全宣传和服务”;对政府服务项目和内容满意率比较低依次是:“提供人员培训”,“协助企业对外谈判拓展业务”,“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政府服务总体上是肯定的,但缺位现象也客观存在。
  在座谈和走访中,一些重点企业反应,有时多个政府部门同时关心企业,密集调研,显得服务过度,而当企业真正遇到紧急问题又不知找谁,需多个部门解决的问题难以落实。如,联合利华反映,公司高层每年收到政府发放的相关重点企业奖励按照公司制度必须上缴,而且在入帐时手续非常麻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被奖励者的负担。因此联合利华中国区总部相关领导希望政府将重点企业的奖励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企业用该基金吸纳一定数量的见习大学生,在帮助企业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但相关事宜不知应该向谁反映。
  湖丝栈、上海时尚园反映,区里产业部门和街道镇各自的贴身服务都很到位有效,但涉及到一些需要跨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却推进缓慢,长期难以落实;千禧海鸥酒店反映,一些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事前辅导说明缺位,事后执法说理不足,企业不明就里;一些企业,招商、注册和经营场所属于区内不同街道镇,由此产生很多基层服务上的不便,使得企业对基层服务的归属感不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着力点不够。
  (四)与大型企业合作有待加强
  区政府和区内大型国有企业关系融洽,但是合作并不多。应加强彼此联系,鼓励这些大企业和区内其他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置信集团希望和电气集团联合研发风电装置及配套装备,希望区政府能帮忙出面搭建这个强强联手的平台。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涉外功能齐全,可以提供进出口贸易、外向型人员派遣等方面的服务贸易平台。希望区政府可以搭台,也可建设网上信息平台,加强公司和区内企业的合作,让市、区企业联手,发挥优势一起开拓新业务。
  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在两个方面加强与区政府合作:集团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很超前,希望区政府可以在物流方面有意识地帮企业配对,借助政府的力量,促进物流业发展提升;集团的长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具有很强的业务实力和很广的业务范围,希望能为降低区域企业资产保险成本提供服务。
  (五)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企业用工压力大
  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去年四季度以来员工变动的情况:“增加了员工”的企业占17%,“没有变化或未表态”的企业占58%,“进行了裁员”的企业占25%。
  相对于岗位的减少,求职者的求职方向、目标反而更加集中。特别是一些青年大学生只想当白领,不愿当蓝领。个别企业尚有“虚招”现象,须转变用工观念。一季度区内9场招聘会提供了5708个岗位,仅录用534人。就业观念的陈旧使大批岗位空置。以我区为例,营销、销售、服务、制造业领域岗位的应聘人数还不到该岗位的招聘人数,更有大量的岗位出现无人应聘现象,岗位资源浪费现象日益严重。而技能要求单一、环境良好、薪资丰厚的“体面”岗位则是出现了百人争一岗的局面。
  此外,职位空缺和失业同时发生。一些创意园区企业和科技园区企业明确表示希望能够成为青年见习基地,但由于这些企业本身规模不大,任何单独一家均无法满足“20人见习”的刚性政策要求,因此被拒之门外,形成“企业想要大学生见习,大学生愿意到企业见习,却双双落空”的情况;一些企业希望尽快出台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政策细则。
  四、思考与建议
  (一)微调应急举措、强化产业政策
  1、非常时期采取三条应急举措。一是探索建立 “招商服务应急联动机制”。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各委办纷纷出台应急政策,如是商务委拟修改产业指导目录,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市科委修改高新技术认定标准,市税务局出台《企业跨区迁移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迁移流程等。建立招商服务应急联动,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获取能力、快速快策,争取先试先行,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建议成立分管区长牵头,商务委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招商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增强“招、留、增”工作的机动性和协同性。二是加快政策的执行和审核。在2009年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政策,在不增加公共财政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加快政策执行和审核,缓解企业资金流转压力。建议采取:(1)加快政策执行,缩短政策兑付周期,对资金短缺、申报资料齐全的重点企业的扶持资金,由原来的一年拨付一次,调整为按季度拨付或半年拨付的形式;(2)对申请信用担保的企业,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将小企业担保中心的审核与银行的贷前信用调查合并,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3)政策的落实要简化流程,在遵守必要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对每个审批环节设立时间节点,在节点内给予明确答复。三是按照市里相关规定,抓紧建立长宁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用市场化方式从源头上缓解区内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短期信贷瓶颈制约,同时分担财政和商业银行的部分风险。
  2、探索建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积极调研,探索与园区、企业合作,联合建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创新对企业进行资助扶持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向我区重点产业集聚。初次尝试时,政府出资一定比例,带动引入国内外包括民间资本认缴剩余份额。按照创业投资行业的通常做法,设一定期限的投资回收期,对区内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设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通过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有利于吸引社会创新资本向长宁重点产业集聚,有利于创新理念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还有利于培养一支国际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复合型风投人才队伍。建议由区发改委负责牵头,进行相关调研,认真加以研究、吸取浦东新区、杨浦、徐汇等兄弟城区的经验,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及具体操作办法。
  (二)建立跟踪体系、评估政策效益
  现有一些政策在落实中存在“用掉了就算解决了问题”的现象,各部门因为种种原因普遍缺乏对政策效益的科学评估。因此建议建立政策定期评估体制。每年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部门,如发改委、商务委、科委、财政局、工商局等各条块部门在对政策梳理的基础上,跟踪企业,了解掌握企业兑现政策情况,评估政策效益、存在问题、新政策制定等情况。每年第一季度内将上年度相关评估情况报区发改委,由发改委形成专题评估报告后报区政府。
  通过对享受政策的企业进行中长期跟踪来实现对各自部门负责落实政策的综合效益的科学评估。应评估享受政策扶持的企业是否为区域经济做出了大于政策成本的贡献,建立企业政策兑现和税收产出数据库,评估政策是否帮助企业解决了瓶颈问题。
  (三)突出重点服务、覆盖一般服务
  当前形势下,对企业的服务,既要着重于对区域经济贡献大、产业引领作用大的重点企业,又要为当前发展很困难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解决“急、难、愁”问题;既要具有积极性,又要注重时效性。
  针对少量的重点企业,建立“服务专员”工作机制,直接联系企业,“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解决多头服务问题。服务专员可以打破部门界限,采用服务部门推荐的方式确定,日常管理由区商务委负责。服务专员在及时向企业传递政府各种相关扶持政策的同时,也及时了解其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采取区政府内组织跨部门协调沟通的办法,尽力尽快解决问题。
  认定的重点企业,应该包括三种类型:税收过亿重点企业,长宁区内的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的央企或市属重点国企,在重要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除税收亿元企业、央企及市属国企外,标志性重点企业应由区商务委、区科委、区发改委等产业服务部门各推荐构成。
  中小企业是形成创业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各个相关部门也必须积极承担责任,明确目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方面服务,共同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面对占全区企业数量90%的中小企业,尝试建立两级“企业服务中心”,探索一门式服务。两级服务中心分别设立在区招商中心和街道现代服务业推进分中心。区级服务中心依托现有区招商服务中心平台,实现由招商向服务的功能延伸。分中心设立在街道,由街道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分中心承担相应功能。各街道(镇)的工商、城建等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及税务、消防、食药监等相关部门派出的联络员配合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区服务中心先接受企业咨询,再联系给相关职能部门,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企业处理意见或直接与企业联系沟通提供指导。建立跟踪监督机制,让服务从制度上得到保证。
  建立企业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对企业反映的综合性问题,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企业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的急事难事。企业服务的外延很宽泛,涉及多个部门,需要上下配合一致、左右协调同步。该机制的设立有效解决了窗口受理,窗口协调,部门运转,限时办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进服务的属地化。建立各街道镇对企业服务的属地机制,对企业服务应以企业经营所在地为主,尤其是只能由经营所在地提供的服务内容必须属地化,同时以双轨制过渡,企业的引资街道仍对企业负有服务义务和责任;建立对企业服务的督查机制,将各有关部门、街道镇对企业服务列入督查巡查工作范围。
  (四)搭建两个平台、提升共享成效
  搭建政策信息平台和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共享成效。要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接区内各大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利用他们的优势为我所用,加强载体资源和政策资源的流动配置和有效传播。
  搭建政策信息平台,并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接。区发改委应定期做好政策梳理并汇编成册,通过各种渠道发放到企业;在区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及时显示经汇编的政策信息,部门网站也应及时更新与主管行业相关的政策信息,使各类企业都能便捷地查询政策,进而充分利用政策促进自身发展;注意做好“两新”宣传:对新入驻或成立企业明白告知已有政策,新出台政策后及时告知相关企业所需查阅方式和途径。
  搭建资源信息平台,以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沟通。充分利用区内各大研究院(所)和各大企业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及其它各类资源,合理整合、有效配置,转化成果,要“跳出长宁看长宁”,“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双赢。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上,尝试搭建区内企业的公共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开通区内企业商务信息专栏,企业通过该专栏发布商务信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五)用活就业政策、拓展就业门路
  要鼓励企业树立良好的用工观念,制止个别企业“虚招”的不良现象。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支持,让企业自主选择符合其不同岗位要求、不同素质层次的本区常住劳动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努力提升区内就业率,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和配置。建议尽快出台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政策细则并实施;突破政策瓶颈,对于青年见习基地等项目,尝试以园区或楼宇为单位接收20人以上作为基地,替代原有的单个用人单位接收至少20人的规定。联合区内500强企业,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丰富大学生经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服务,并落实相应的培训补贴,帮助企业提高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
  要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把关心大学生就业作为学实活动中的一项主题活动,发动街道居委会做好大学生就业的疏导引导工作。要端正青年人择业观念,提高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素质,使青年人的就业观念与就业能力与上海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我区较充裕的岗位资源,使我区更多青年人走上工作岗位。
  (六)对接历史机遇,加强联动发展
  虽然目前各方面的经济数据都不容乐观,但是也要看到经济在调整过程中蕴含着下一轮经济高速发展的机遇。应对虹桥交通枢纽机遇、长三角联动发展机遇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机遇,长宁区应积极对接。尤其是对接虹桥交通枢纽机遇,要快速行动。
  区内相关的主要经济部门,应该积极和虹桥机场及各大航空公司、上海铁路局、申虹公司、机场工商分局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主管部门积极对接,探索多方联动工作模式,推进 “枢纽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建设,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会晤机制,由分管副区长、商务委、工商、税务、食药监、环保等部门领导和机场枢纽单位组成高层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定期交流、推动合作;二是服务机制,组建招商服务小分队进驻机场枢纽,上门服务,在区招商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专门受理虹桥交通枢纽的配套项目,特事特办;三是合作共赢机制,对机场枢纽单位和相关部门鼓励和引导企业落户长宁的行动实行激励机制;四是信息互通机制,区内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实施单位的需求,主动为虹桥交通枢纽的配套项目积极介绍和推荐经营、信用好的优质客商入驻,项目实施单位也要经常与区招商部门沟通有关商家入驻信息,以方便职能部门及时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