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新区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上海最早规模化开发的高标准国际社区。在长宁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培育下,曾先后被冠以“上海十大新景观”、“小小联合国”等美誉。
为进一步加快实现长宁区委“四个走在前列”的目标,打造虹桥社区“和谐、国际”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虹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动对接长宁区委、区政府精神,成立了专项调研小组,立足于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使古北新区的建设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不断探索和揭示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国际社区发展规律,率先将古北新区建设成为长宁区一流的国际社区。
一、社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古北社区地处上海西区黄金地段,毗邻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距虹桥国际机场5公里,距市中心人民广场8公里,占地1.41平方公里,东起姚虹东路、西到虹许路,南至古羊路、北临延安西路高架、虹桥路。
整个社区以古北路为界分东、西两个部分,东侧由古北商务分区(0.12平方公里)和古北一、二区居住分区(0.77平方公里)组成。西侧为古北三区,即原有的古北新区,面积为0.52平方公里,是高标准的涉外居住区。
(二)人员构成
目前古北新区居住着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两万名境内外人士,其中户籍人数4177人,占居住人口的21%;境外人士占总居住人口的38%左右,以港澳台同胞和日本人、韩国人居多,也有新加坡、印度、土耳其、英国等国家的人士。外籍人士多、华侨华裔多、留学归国人员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多、租赁比例高等是社区居民的主要特点。
(三)社区配套设施
作为成熟的社区,古北社区内各类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全面。就生活设施而言,酒店餐饮、银行证券、美容健身、医疗保健,商场超市等一应俱全,服务优质,基本能满足海内外人士日常生活和娱乐休闲的需要。
就文化设施而言,社区周边拥有如: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儿童博物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影译制厂、宋庆龄陵园等众多知名文化单位,为国际社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就教育资源而言,社区内拥有耀中国际学校、建青实验学校等中外教育机构,同时也有由外籍人士自己办的各类培训机构,因此社区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四)小区与物业管理
古北社区建有330多幢欧陆风格的公寓别墅,共有34个自然小区组成。其中古北一区、二区有11个自然小区,三区有23个自然小区。这34个自然小区由19家国资、合资、外资、民资等国内外较知名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他们大多具有专业的运作方式和系统的管理经验,在提供保安、保洁、护绿、维修等日常服务的同时,还开设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HFC宽带双向网等增值项目。成熟的物业管理为国际社区的管理奠定了较为扎实基础。
二、现状分析
1996年6月,虹桥街道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涉外居委会——荣华居委会。多年来,荣华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在各级组织的关怀指导下,在社区单位的支持下,在广大公众的热情参与下,根据涉外居民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征,以服务为先导、以文化为纽带,以创新“涉外凝聚力”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实践,逐步探索出比较适合国际社区的实际工作经验。
(一)从居民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
荣华居委会从中外居民的日常生活、学习教育、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出发,以“没有国界的服务”为切入点,成立了“市民中心”,开设了符合中外居民实际需求的服务内容,逐渐拉近与“洋居民”的距离,展示了国际社区工作 的新理念。
(二)以文化为纽带,坚持文化凝人
荣华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从推动中外文化交汇入手,了解和熟悉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习俗礼仪,倡导中外居民互相尊重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逐步形成了深受中外居民欢迎的俱乐部文化、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等“融之情”文化特色项目。
(三)以“三位一体”为理念,坚持合作共赢
荣华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尝试文化活动联办,便民服务联手,综合管理联动,初步形成合作、共享、协调的社区资源整合机制。
由于国际社区的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且古北社区又属于较早开发的国际社区,因此在基础配套设施、管理和服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公共管理的意识、职责、力量不够均衡
一是公共区域管理薄弱,由于各小区都归属于各物业公司独立管理,客观上形成了与各物业公司管辖范围相分离的管理空白点,由此造成街坊道路等公共区域的管理比较薄弱;二是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马路设摊、黑色广告等老大难问题处置力度不够,与国际社区的管理要求不相适应;三是社区公共管理的力量分散,突击性任务能完成但日常管理力量还不够充实,以致社区管理的长效性、及时性还不够。
(二)社区环境的设施、布局不够合理
一是三区内公共区域绿化覆盖率不高,各商铺的设点布局、经营业态不尽合理;二是社区中因有大型购物超市,使车、人流量猛增,加上管理的不对称,不少街坊道路实际上成为了市政道路,社区环境比较嘈杂,中外居民反响强烈。
(三)社区服务的资源、项目、方式不够完备
一是社区服务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比较缺乏,目前居委会只有18名干部,需要为社区1万多户居民服务,工作量较大,不利于深入开展居民工作。并且缺乏精通日语和韩语的干部,导致与外籍居民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二是服务项目的设置上缺少针对性,没有体现国际社区的特点,中外居民的受益面不宽;三是服务信息的传递缺少互通性,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仍然依靠比较传统的组织、宣传手段,这与数字长宁、国际城区的要求相比尚有差距。
(四)中外文化的融合、层次、特色不够鲜明
一是没有形成“大文化”的理念,社区内文化单位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作用发挥的程度还有较大空间;二是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局限性,会所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乃至亚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有较大空间;三是社区的文化品牌特色不够鲜明,文化活动运作理念和方式的优化、宣传手段的细化和深化程度还有较大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管理模式
2007年8月,古北国际社区创新管理模式和机制,探索并建立了在虹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和居民区党委领导下的,以古北新区党支部为核心的“两委两站一中心”组织构架。通过这个载体,实现了对境内外居民的政务服务和社区服务。
但是随着古北新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的组织构架从管理幅度上、干部数量配置上已不能适应现有发展的需要。经调研我们将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现有资源在古北新区中部增设1个干事站,形成“两委三站一中心”的模式,增加干部队伍的数量,实现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明确“两委三站一中心”模式中各组织的职责,理顺关系,合理分工,切实发挥好各组织的作用,突出“自治”和“共治”相结合的理念,更好为中外居民服务。
(二)充实专业队伍
古北新区涉外程度高,入住的居民来自近5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境外人士中又以港澳台、日本、韩国籍人士居多。如何在服务好中国居民的同时,关心好生活在社区中的外籍人士,经调研我们将在每个干事站中增设1名涉外干事,精通英语、日语或韩语,组成涉外办公室,充分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并且依托专业机构的力量,对外籍人士进行系统调研,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强化对外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区中外居民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
同时,整合资源,成立一支国际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入住古北国际社区的外籍居民和港澳台居民提供导入式国际志愿服务,包括国际友人志愿者上门拜访,导医、导购、导游等融入本地的志愿服务等,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和互济互惠的奉献精神,为中外居民创造国际化的社区环境,向更高层次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国际社区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融合。
(三)探索党建新格局
由于涉外小区居民比较注重私人生活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因此对于居委干部来说,靠传统的走家门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已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社区居民的特点,因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探索并构建古北国际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新格局,建立在虹桥社区(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以荣华党组织为核心,以房地办事处、荣华居委会、公安派出所、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为主体,小区党员、中外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合力和良性互动局面。通过健全物业党建联建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的作用,使党建工作在涉外小区找到服务居民群众的新抓手,找到了解民情民意的突破口,找到凝聚民心的新途径,发挥整体联合效应,不断完善党在涉外社区的领导方式和组织动员方式,进一步推动社区党建的社会化进程。
(四)创新服务模式
强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政府引导支持非营利组织为市场提供多样化服务,是国际上社区发展成熟的组织模式和重要经验。目前我国多数社区主要依靠政府提供服务,不仅行政化倾向突出,而且负担过重,难以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
因此在古北国际化社区的建设中,要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项目,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网络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向中外居民征询意见,进行深入调研,将居民最需要的服务,最需要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开设符合中外居民实际需求的服务内容,如:出入境签证、户籍办理、医疗咨询、社区服务咨询、文化教育等。同时要依托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提供部分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吸引民间组织经营微利低偿的社区服务,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广泛地开展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五)畅通信息化服务平台
公开政府政务信息,畅通居民沟通渠道,提升社区信息服务效能,是国际社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古北国际化数字社区管理平台。在原有“荣华网站”和“古北生活网”的基础上,结合古北社区实际,开设古北国际社区网站,网站集信息导航、政策咨询、生活服务、小区论坛、居民建议等多功能与一体,设中、英、韩、日语等多语版本,由专门机构进行维护。网站的设立一方面将对区域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全面展示和动态管理,为居民出行、消费、娱乐、生活等提供体贴细致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小区论坛、居民建议等项目,将传统问讯式服务与现代信息化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居民不出家门,网上点击,就能轻松办事,同时畅通了联系居民的沟通渠道,居民们可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进行表达,扩大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此外,在网站中还将积极勾连各小区物业公司内部信息网络资源,实现居民信息、服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使“数字长宁”在古北这一国际居住社区展示其特有的科技支撑力。
(六)拓展“融之情”文化品牌
以“中外交融,和睦邻里”为主题,以“同一小区讲融合,不同小区讲包容,人人之间讲互助”为核心的“融之情”文化已在古北国际社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铸成了一个深受中外居民喜爱的文化品牌。目前,“融之情”文化系列活动有五大文化组成,即广场文化、俱乐部文化、慈善文化、传统文化和异国文化。未来古北不仅要继续保持自己现有的文化特色,同时还要根据中外人士的需求,培育发展更多的中外社区文化团队,积极探索更新颖的文化特色,如:宗教文化、餐饮文化、会所文化等。同时,要紧紧抓住黄金城道休闲街开发和使用这一契机,进一步打造创新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街头文化、国外节日文化等。用具有古北特色的文化,用好服务这条纽带,来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古北这张文化名片来增强中外居民对国际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