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0-10-11
- 点击数:66167
名称(地址)
|
数量
|
建造年代
|
备注
|
亦村(泰安路76弄)
|
14栋
|
1934-1948年
|
市优秀近代建筑
|
卫乐园(泰安路120弄)
|
31栋
|
1924年
|
市文物保护单位、市优秀近代建筑
|
泰安路115弄花园住宅
|
8栋
|
1948年
|
市文物保护单位、市优秀近代建筑
|
范园(华山路1220弄)
|
12栋
|
1916年
|
市优秀近代建筑
|
华山路1389弄-1531号
|
15栋
|
1936-1949年
|
|
兴国宾馆(兴国路72号)
|
13栋
|
20世纪20-30年代
|
1号楼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号、6号、7号楼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
兴国路372弄
|
12栋
|
20世纪30年代
|
|
淮海别墅(淮海中路1984弄)
|
6栋
|
20世纪30-40年代
|
|
新华路外国弄堂(新华路211弄-329弄)
|
24栋
|
20世纪20-30年代
|
14栋为市优秀近代建筑
|
梅泉别墅(新华路593弄)
|
20栋
|
1933年
|
市优秀近代建筑
|
新华路119弄-185弄
|
12栋
|
20世纪20-30年代
|
新华路179号、185弄1号为市不可移动文物、市优秀近代建筑
|
新华路200-432号
|
16栋
|
20世纪20-30年代
|
6栋为市优秀近代建筑
|
番禺路外国弄堂(番禺路55弄、75弄、95弄,平武路2-18号)
|
21栋
|
1929-1936年
|
市优秀近代建筑
|
(2)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新华社区老洋房建筑形式各样,风格迥异,有英国式、西班牙式、法国式、德国式、美国式、中国传统式、现代式等各种风格,几乎涵盖了洋房别墅的各种式样。其中有些洋房式样独特是在上海乃至全国少有的。比如新华路329弄36号,俗称“蛋糕房”,是上海近代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圆形别墅;新华路200号中国传统宫殿式别墅上海仅有两处;淮海西路338号富兰克林别墅是国内罕见的美国南方庄园式古典花园洋房;兴国宾馆1号楼,又称“铜皮铁屋”,屋顶由重达数十吨的紫铜板铺成,这在建筑设计中也是少有的。
(3)历史及人文价值高。新华社区老洋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租界当局越界筑路后,一些中外的房地产商和富户豪绅,看中这里的环境,竞相购买土地,设计建造花园洋房。近百年的岁月里,新华社区老洋房吸引了众多中外人士在此生活、工作,如:建筑设计大师邬达克、孙中山之子孙科、音乐家贺绿汀、老红军贺子珍、剧作家杜宣、历史学家周谷城、电影艺术家黄佐临等,解放前,西班牙、瑞典等国还曾在此建立驻沪办事处或领事馆。在上海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中,新华社区就占有两个,即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新华社区老洋房中有4处(41栋)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2栋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137栋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她们凝聚着上海乃至中国百年历史风云以及超越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是历史留给长宁和新华的珍贵遗产,随着岁月的流逝将愈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