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12-11-20
  • 点击数:65258

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

 人类已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更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的身边已经迅速形成一个信息化、虚拟化或者说是数字化的“新城市”。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可以在电脑前学习课程;人们将生活在“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之中。“智慧社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社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社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建设要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2012年,周家桥街道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根据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化“数字长宁”、实施“智慧高地”战略的要求,于年初申报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并成为上海市首批十六个试点社区之一(长宁区唯一一个试点)。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就周家桥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于2012年的3月至10月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周家桥社区(街道)位于长宁区北部,东起轨道交通3、4号线与华阳路街道接壤;西至威宁路与新泾镇相邻;南邻武夷路、玉屏南路、天山支路、和天山路街道相连,北靠吴淞江(苏州河)与普陀区隔河相望。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约6万人,下设20个居委会(另有1个居委会筹建中)。周家桥社区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街道为中心,联接区信息中心,分布至三个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各居民区的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自2011年起,周家桥街道与中国电信紧密合作,实施城市光网进社区工程,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建设。
2012年,周家桥街道根据“智慧社区”建设要求,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建设社区数字服务网络系统,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智慧型社区。
1初步建成“88590”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以街道社区门户网站为中心主站,20个居民区为子网站的网站群,形成统一规范的社区对外服务网站群管理体系。通过小区公告、书记微博、党员先锋榜等功能模块向小区居民主动推送各类信息,通过互动交流、舆情望等模块,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结合电子走访日志功能,将原“88590”居民走访日志与区电子走访日志信息整合,及时掌握走访信息,强化动态跟踪,做到对社区人口基本数据清、特殊情况明,进一步把党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延伸至居民小区。
2初步建成社区事务综合受理服务平台。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五网合一”建设,构建社区事务受理综合平台。一方面,整合民政、工会、医保、劳动、计生等专业条线部门的受理信息,将各业务条线的下发系统(民政、计生、劳动、卫生、社保等)数据进行本地化存留,形成社区自有的数据信息库;另一方面,加强同区公安实有人口信息库的对接,通过信息的交换对比,对动态变更的数据进行标识、提醒,消除误差,及时反馈,为区实有人口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共享一体化,提高事务办事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目前主要实现以下三个功能:
一是受理跟踪:对办理事务后续的审批状态、期限、结果等情况,通过主动式跟踪和实时提醒,基本实现关联业务、业务周期、业务反馈“三提醒”。二是主动服务:建立业务关联、信息分析、人口查询、入户关联、业务发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通过短信发送、政策查询等功能,实现对社区人口的综合管理服务。三是决策支持:通过综合查询、即席查询、报表分析等功能,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为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3初步打造完成“智慧社区”的示范小区街道与上海电信合作,在古南居民区的雍景园小区先行试点,探索形成“四个一”的智慧小区模式:一是建成一个“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在小区门口物业管理处,单独开设12平方米的“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全天候讲解、演示,向社区居民宣传“智慧社区”理念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二是建立一套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将社区原有的11个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小区景观灯光、电梯监控、车辆出入、周界报警等实现智能管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三是推出一套个性化的社区版IPTV。制作个性化的IPTV社区版界面,利用信息发布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社区信息公告、政策法规、文体活动、社区报电子版等信息,居民通过家里的IPTV能了解街道及其周边商家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可得到社区的便利服务。四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社区活动室。在小区活动室内,实现WIFI全覆盖,安装LED触摸式电子显示屏、全球眼等信息化产品,使居民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二、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周家桥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光纤网络宽带建设,在全区率先推行“数字惠民——城市光网进社区”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建设。社区内光纤到户、百兆接入的网络覆盖达98%以上,区域内宽带用户、宽带家庭接入速率全面达到8M,甚至10M以上,光纤用户达到20M。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社区重点公共服务场所实现移动通讯网络、无线WIFI技术的全覆盖。在全社区形成了高速、稳定的3G+WiFi的立体无线网络架构。
    二是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效能。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和服务协处系统,依托区“三个实有”基础库,将社区人、事、物等数据汇总,形成综合信息库实现信息主动推送和精细服务功能。如利用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型互联网终端,延伸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手段,把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信息直接推送给居民。又如,通过对人群的分类,对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效能。
三是构筑多元合作的创新模式。在“智慧社区”运作过程中,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与信息化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上海电信等运营商密切合作,有效整合社区商业服务资源,通过各类无线终端,积极推进智慧家居、智慧物业项目的普及。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说周家桥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设进度目前在全市是相对领先的。但通过调研,也发现周家桥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老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以及整体建设后居民的实际应用等,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
二是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由于一些委、办、局等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且是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居委会,包括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但在具体应用中,街道拿不到整合后的信息,如实有人口信息库数据。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不统一,易造成“信息孤岛”,而由街道出面协调存在实际困难。
三是人才短缺。“智慧社区”的打造,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全、软件编程等专业高级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周家桥街道虽然对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有一定要求,但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部分人能熟练应用。同时“智慧社区”建设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建议一:加快推进现有系统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一是推进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对街道现有网络架构进行梳理、分析,做到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节约化、集中化建设;二是推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如结合网上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街道门户网站和88590网站群的充分应用,有效整合现有的功能模块,汇聚社区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化便利服务。三是扩大服务载体试点成果的应用。在总结雍景园小区智慧家居、智慧物业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智慧医疗、智慧居家养老等理念,进一步充实功能和内容。进一步打造小区智能活动室,做好版本升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推广计划,扩大试点成果应用范围,使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扩大。
建议二:加强资源整合,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周家桥街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但要进一步区分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项目运营模式。建议区分为政府独立投资建网;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等五类运营模式。
属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目的的项目:政府独立投资建网和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建网运营模式,街道要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参与项目,做好信息对接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属半公益半市场化的项目: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建议合理设定工作分工,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有效介入及工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共同完善方案;属纯市场化项目: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和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等运营模式,则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市场合理竞争,推进和完善项目。
根据不同运营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共享,在政府部门之间要打破信息壁垒,充分共建共享信息数据。同时,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对智慧社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等,为今后智慧社区建设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建议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动员实效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配套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专业性知识培训,尤其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项培训和管理,有效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力保障信息化建设在社区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宣传动员力度,尤其是加大在新建小区进行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的宣传。同时建议让居民参与项目建设,如邀请部分居民进行项目体验,让居民使用终端系统和设备一段时间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提升信息化建设居民的认知度和感受度的同时,不断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具体方案。
 
 
2012年10月30日

附件:[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的调研报告]

提示:如无法下载,请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