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 发布日期:2012-11-08
  • 点击数:76774
虹桥代表组 2012年调研报告(二)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接区委2012年“关于迎接党的十八大、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重点调研课题,由党代表领衔,通过组团式走访、专题座谈、集中联系社区等方式了解居民区自治的现状和做法,就如何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居民区民主自治建设开展调研。经过反复多次论证,逐渐探索形成了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居民区自治工作五个力(主导力、有效力、组织力、协调力、整合力)的具体措施,以此为基础夯实基层民主,激发基层活力,打造“熟人社会”,不断提升虹桥街道各居民区自治能力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必要性分析
(一)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加强是推进自治建设的前提
为什么要进行社区民主自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萌发了人们的民主自治意识,社区居民希望拥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具有实质性的社区自治组织和民主自治途径。同时,由于我国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社区发生新的变革,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对单位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渴望被社区组织,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区工作方法要不断创新,针对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用民主的方式组织群众。
(二)党组织引领是自治建设把准方向的保障
党组织在民主自治建设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居民区党组织是居民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居委会自治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有效保证人民的政治权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的社会基础。同时,党员在社区中所占的比例大,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发动、引领、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提高党组织动员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合法的工作程序,把党组织的要求和意图转化为群众组织的自治行为的工作要求。
(三)居委会为切入点是自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为何要以居委会作为自治工作的切入点?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加强基层社区管理、联系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执政的基层群众基础,加强自治建设首先要从居委会做起。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
虹桥街道成立于1986年,现有实有人口约7.27万人,分属16个居委会,建立党总支16个,居民区党员人数达2280人。近年来,虹桥街道通过一些探索和实践,在居民区建立起了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自治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团队为抓手的自治格局,发展了组团式走访等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同时,自治建设存在的不足也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
(一)初步建立了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自治模式。
各个居委会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多方力量协同自治的组织构架体系。以传统小区的代表虹储居委会为例,探索形成了以党总支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自治家园”建设为目的,管理委员会广泛参与的社区自治模式。其中“管理委员会” 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核心机制。“五组、一队”,也就是在核心机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居民自治新载体,包括楼组工作指导组、宣传工作指导组、创安工作指导组、服务工作指导组、文体工作指导组、虹储志愿者服务队,触角涉及了小区管理、服务、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
以具有国际化特点的荣华居委会为例,在党总支的引领下,搭建起了“两委、三站、两平台”的工作体系。“两委”是荣华居委会和古北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三站”是指根据地域特点分别设立水城南路、古北路和伊犁南路三个社区工作站。“两平台”指古北市民中心和古北家园网,古北市民中心是集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融合、社区共治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古北新区公共服务场所,古北家园网利用网络微博等新型互动平台,及时听取民意、反馈民情、为民办事,助力社区建设与管理。“两委三站一中心”的工作网络,促进各类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能,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性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组织建设的规范化不够。并非16个居民区都形成了规范有效的自治模式,比如有些居民区在党总支和居委会下直接设置了各个团队,没有一个诸如以上“管理委员会”和“促进委员会”的协同共治机构,扁平化的设置导致各个团队之间力量分散、缺乏沟通,无法形成合力。还有一些居民区存在设置上的空白,导致一些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力量在自治工作中的缺位。
(二)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文化团队建设的自治格局。
虹桥街道现有街道级文化团队8支,200余人,居民区各类文化团队100余支,1300余人,涵盖了歌唱队、舞蹈队、书法队、摄影队等各个方面。我们以团队建设为项目引领,将居民从家里引出来,并立足于寻求党建与文化团队发展、社区自治的最佳结合点,在文化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以带动团队其他成员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和志愿服务中,目前发动团队中的党员做到了“三个参与”一是参与小区建设:文化团队中的党员在“在团队里做明星、在社会上做楷模、在党建中做先进”,特别是在践行虹桥街道提出的“两个实践载体”“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小区文明”和“提高物业费收缴率,促进社会和谐”)中,带头参与环境整治,带头缴纳物业管理费;二是参与政策宣传:在团队中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政策、街道近期重点工作等内容等方面,对团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社会慈善公益性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三是参与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和团队内的党员率先在长宁区志愿者网站注册志愿者,并积极参与小区环境整治、交通协管、结对帮困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党建引领文化团队已初显成效,但在团队建设各个居民区发展不平衡、在组织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在虹储、爱建等居民区,文化团队活动丰富多彩,团队中党员交纳物业费率达到了100%,在志愿服务中也体现出了良好的带头效应。然而,也有的居民区在党建引领文化团队方面的意识还不够浓,认为唱唱跳跳就是单纯的自娱自乐,而没有很好地将这些团队中的力量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三)坚持发展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来畅通社情民意的举措。
一是在整个社区推广“1+1+X”的组团走访模式。1+1+X”即“1名街道分管领导+1名机关联络员+两代表一委员、‘凝聚力工程’学会会员单位及辖区内的社区单位”,全面发动社区各方力量持续不断地共同参与走访。并通过“点对点、面对面、手拉手”等走访方式,切实深入居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急难愁、需求盼”。2011年累积共参与走访居民家庭28061户,收集问题2157件,解决1883件,解决率为93%。截至目前,2012年已走访居民家庭28279户,走访率为92%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代表联系社区制度。在党代表每年两次集中联系社区的基础上,推出了每个月由2至4名党代表到居民区进行走访了解民意的新举措,通过不断地深入居民区,形成了代表同居民区之间良好的沟通模式。
三是建立了“党员志愿者值班接待制度”。下发《虹桥街道关于实行居民区党员志愿者值班接待的通知》,在16个居民区推行党员志愿者值班接待制度,每天由党员在居委会进行接待居民,群众的问题向党员反映,党员倾听并做好记录,及时同居民区党总支汇报并提出解决意见。这一举措既弘扬了雷锋精神,又体现了党员价值,既增添了工作力量,又畅通了民意渠道,为切实了解、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项目载体。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听取民声的过程中,也存在个别注重形式,流于表面,对居民提出的问题重视度不够高,对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发动不够等问题,导致好事没有办好的结果。
三、关于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自治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任务,要实现社区自治延伸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虹桥社区在自治建设的过冲中发现的一些短板,以及居民区党组织对自治工作主导力还不够突出,民主制度建设有效力体现不明显,团队引领居民自治建设的组织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发挥,以及党组织对全面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解决百姓问题的协调力、整合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自治工作主导力
一是通过思想宣传发动,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引导居民主动审视自身行为,形成自律机制,加大公众监督力度,逐步消除不文明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是动员、指导和协调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民主自治,推进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三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群众团队、志愿者组织的培育和引领,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功能互补和良性互动。
(二)坚持求真务实,加强自治工作有效力
居委会自治建设需着力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一是依法民主选举。居委会实行直接选举,广泛组织和动员居民参与,按照民主制度和程序,选出居民信任的居委会班子。二是规范民主决策。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需实行民主决策,由居委会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三是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等民主制度。有关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资源分配、公共事务管理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前,居委会需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发生涉及公益性、社会性事务以及矛盾、利益纠纷时,居委会通过及时地召开协调会,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四是完善民主监督。凡与居民切身利益有关的事项,都应纳入民主监督范围。健全居务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创新公开形式。对区职能部门派驻机构、居民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评议,居委会通过召开党风、政风、行风“三风”评议会,由居民进行考核评比,保障居民的评议权和监督权。
另外,在自治工作中,还需扩大居民的参与度,扩大居民在社区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中的作为,采取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小区管理上的问题。通过建立“居委会引导、居民自发组织”的民主自治载体,将自治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通过进一步深化“两个实践载体”,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宜居社区的品质,将自治建设变成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得到百姓广泛认同,从而实现成效的转化。
(三)坚持团队引领,加强自治工作组织力
1、组织方法。党的工作基础在群众,群众工作的抓手在团队。因此,自治建设要依靠团队资源支撑。在现有的居民区文化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注重学习,使团队通过“手拉手、面对面”的形式,逐渐成为居民互帮互助的平台、评议社区事务的平台、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并培育和扶持群众团队向社会组织转变,逐步实现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居委会通过多元化的社区活动和长效开展组团式走访,吸纳和培养团队骨干,依托民主自治项目载体,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团队建设、楼组建设,使党组织的要求和意图得到群众的支持,激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
2、组织构架。为在居民自治中切实发挥好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和社区资源的多方协同作用,各个居委会应全面推行“1+2+X”的宝塔形组织构架体系:其中,1”代表居民区党组织,“2”代表居委会与协同共治联席会,“X”代表居委会根据相关工作需求下设的若干个“专业委员会”,包括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各类委员会,以及各类群众团队、社会组织、社区单位等。其中,协同共治联席会是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协调居民和各类社区组织的关系、商议公共事务,并依法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的社区共治组织。协同共治联席会原则上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主任,居委会主任担任副主任,业委会、物业公司、民警和社区单位代表共同组成。
(四)坚持合法有序,加强自治工作协调力
1、畅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居委会应指导业委会、引导居民通过正当渠道,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权利。通过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综治工作站居民群众接待、党员志愿者值班接待及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社区等机制,结合群众文化团队的学习日、实践日、评议日等制度的有效运作,使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倾听、受理、回应,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2、倡导居民自主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居委会要做到小区重大事项的公开透明,充分发挥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等民主载体的作用,利用民主、协商、合作的方法协调处理小区事务和化解内部矛盾。积极培育志愿者队伍,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实现群防群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坚持多方协同,加强自治工作的整合力
居民区党组织领导的居委会、协同共治联席会及下属自治工作网络成员要增强工作整合的意识,促进社区共治格局的形成。
1、整合居民区自治组织资源。居委会下属的各类委员会,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关工委、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民星艺术团以及各类基层文化团队等自治组织,应在日常活动中学习、宣传自治理念和方法,在工作上加强融合和联动,形成合力。
2发挥“五位一体”机制作用。理顺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等各类社区组织的关系:居民区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和资源整合作用,主动参与业委会组建,对物业管理、业委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群众团队加强指导;业委会要在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开展规范化建设,发挥自治作用。建立“五位一体”运作机制,定期召开由党组织召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单位、社区民警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各自工作进展,协商小区重要事务。
3、凝聚社会各界共治力量。动员社区力量和运用社区资源,处理和协调社区事务,形成多方协同,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整合力和凝聚力。发挥“凝聚力工程”学会平台作用,以项目引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创先争优、创建文明城区、关爱困难群体等活动,深化社区单位与居民区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合作机制,“盘活”社区单位资源,为区域化大党建、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体现社区单位和组织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激发基层民主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虹桥街道“党建”专题联合调研组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
 
领衔代表:王运平
参与代表:朱言文、李世樑、朱国萍、戴智伟、吕泰康、
严永强、胡煜昂、蔡玉英、陈长伙、周月红、汤凌燕
执笔:代表工作室(卢琰、赵姗姗、韦正群)

 


附件:[党建引领,推动社区民主自治建设]

提示:如无法下载,请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