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提高社区公共文化发展水平

  • 发布日期:2012-12-31
  • 点击数:64018
    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长宁区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央和市委全会精神推进长宁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为基层如何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站在新起点,华阳街道如何立足社区实际,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满足群众、单位职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成为了当前一个主要探索课题,这也是在“凝聚力工程”建设2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总结好的工作经验,研究适应时代需求工作新方法的重要调研课题。
    自今年4月起,由李忠兴组长牵头,在视察调研委员蒋曙东代表协同下,课题组以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公共文化专题视察等为抓手,深入了解社区公共文化现状、存在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三易其稿,形成调研报告,从文化资源整合、文化阵地建设、文化资源配送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意见建议。
    一、课题背景
    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照上海市《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长宁区《关于贯彻中央和市委全会精神推进长宁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加强华阳社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上的推进与深入,实现文化惠民,增强华阳文化软实力,优化华阳人文环境的总体目标,带动华阳在公共文化建设上的新发展与新成就成为了当前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职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是社区基层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调研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央和市委全会精神推进长宁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宁区社区文化活动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文件精神落实到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完成规定要求,凸显社区特色。
    (二)实地考察法。组织前往文化创意园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区教学点等实地考察,帮助代表获取第一感官印象,加强大家对社区公共文化发展现状的直观感受。
    (三)座谈交流法。召开文教主任、群众团队负责人座谈会,了解居民区活动室、居民教学点、街居团队建设等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听取社区文化工作者对居民区活动室考核标准、华阳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团队扶持管理办法及团队培育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查问卷法。下发居民区宣传阵地、文化阵地及群众团队一团一表调查表,收集汇总居民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材料,为进一步建好10分钟文化服务圈提供支撑。
    三、目前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华阳街道在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践中,注重从物质凝聚向文化凝聚拓展,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活动机制,在人、财、物方面全力支持,为社区居民、单位职工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发展群众文化团队,实现人群的覆盖。目前,街道层面有各类团队48支,居民区层面有群众文化团队177支,涵盖了文化、体育、教育、志愿者四大类,参与人群达一万多人次,覆盖面较广。团队建设重视对外交流、重视新团队培育、重视原创作品的创作和指导,团队资源不断向居民区、向区单位、向公益性组织辐射,定期组织团队进居民小区、敬老院、军营等演出,还在中山公园设立“香樟树下大家唱”活动点,使昔日的“牢骚角”成为今日的“和谐角”,至今已教唱歌曲600多首。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文化惠民。主要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和单位职工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人员管理不断专业化的基础上,提升中心的功能服务。一是在全区最早实施“亮灯工程”,增设活动项目,将活动时间延长至晚上8:30,健身中心到晚上10:00,做到全年无休、全天候对外服务,方便企业职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开设“三点钟课堂”,解决社区单位双职工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看的问题,安排社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阅读和游戏。三是引进社会文化资源项目,采取以公益性为主,与经营性收费相结合的模式,开设少儿、成人拉丁舞、跆拳道等深受白领青年欢迎的课程;数字影院与上海影酷公司合作,每年向居民提供50多部新片,及100多部近年来的大片。四是文化资源向居民区活动室延伸,推出送图书、送影片、送演出“三送”活动,在区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向各居民区活动室配送1万元报刊杂志和书籍;在演出资源上,每年向居民区配送“欢乐社区行,和谐华阳情”演出12场,努力打造居民15分钟文化服务圈。今年3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获得“上海市特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称号,图书馆连续四轮获得“上海市特级馆”称号,华阳的文化阵地建设初显成效。
    (三)注重与单位共建共享,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实现文化资源整合,与三个层面形成了共建联系。一是专业院团,主要是由上海市东方宣教资源配送中心、上海市文联组织配送,邀请上海昆剧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评弹团、上海杂技剧团、上海歌舞团等市级专业院团来社区演出。同时积极主动引进上海滑稽剧团、上海木偶剧团等专业院团,签订共建协议,为社区送演出、送指导、送培训,2011年各类专场、演出达30多次,参与人群达5000多人次。二是媒体机构,与上海星尚传媒有限公司和第一财经广播合作,将受老百姓欢迎的“丈母娘看女婿”、“周末特别节目”、“快乐理财节目”等节目送到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亲身体验电视节目的录制,近距离和名主持交流互动。三是社区单位,如社区内银行、证券营业部、中国联通公司、区社区学院、德必易园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讲座、场地、公益活动项目等。
    四、存在问题
    尽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街道结合社区实际做了工作、有了成效,但是从上述现状可以得知,文化资源集中在街道层面,居民区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大瓶颈,此外街道本身发展的局限性,在专业文化资源的引入和与单位、企业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形成项目化的落地还存在着一定缺陷与局限性。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一)文化资源专业性不够强。公共文化服务基于社区现有文化资源的配送内容较多,呈现处自娱自乐、自给自足、自导自演的局面,专业文化资源能够进入社区的机会有限,特别是文化指导员下社区开展艺术的指导培训、专业院团的专场演出没有定期定点的机制保障,具有资源供给的随意性。
    (二)社区单位职工参与度不够多。基于在职职工工作性质的一个局限性,大部分社区活动他们无法参与,或是本身社区文化资源的有限,无法为他们提供适合于他们或是他们感兴趣的文化服务项目,单位职工的覆盖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瓶颈。
    (三)社区单位文化资源共享度不够。能够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区单位数量有限,而且对大部分资源的使用具有随意性,一般是有需要再联系,没有用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固定和运作。
    (四)基层文化建设不够特色。居民区的文化建设工作比较松散,团队的建立、活动室的管理、活动的设置相对随意,也不能很好的总结出居民区的文化亮点与特色工作,这对立足长远,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是一定的障碍。前期调研过程中表明,21个居民区都已建成居民区活动室,其中建筑面积大于150平方米的有5个,100-150平方米的有11个,小于100平方米的有5个,显然各居民区硬件设施的不统一,也直接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五、建议举措
    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华阳街道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代表们表示,在管理上,要呈现出纵向的自上而下的方法,通过机制建设保障文化发展;在内容拓展上,要呈现出横向的由点到面的方法,对不同人群设计适应活动,实现文化惠民。要建立三大机制:
    (一)文化资源共享机制
    1、以中山公园地区为重点,全面排摸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民营企业等社区单位的文化资源,形成服务联盟,并在供需上达成共识,从而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充分的利用。
    2、以“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的组织形式,加强与社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共同探讨社区文化服务项目和大型活动策划,以及在文化资源的配送上更加适合社区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的需求。
    3、加强与社会专业院团、单位的合作,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引入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活动项目,特别是要争取区层面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试点项目,争取在文化服务的内容上有所突破。
    (二)文化阵地管理机制
    1、全面了解华阳辖区范围内名园、名校、名河、名人、名建筑、名街等历史文化资源,并纳入到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中来,作为历史文化阵地,注重爱国主义、人文底蕴、文物保护的教育与开发利用。
    2、加强对华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在领导组织保障、文化队伍建设、文化资源投入上下功夫,同时要指导并发挥好各居民区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10分钟文化服务圈。通过制定《华阳街道居民区文化活动室星级考核标准》,加强对居民区活动室的规范管理。
    3、期待新文化阵地的功能展现,特别是要以刘海粟美术馆迁建为契机,积极打造以美术馆为中心的凯桥绿地文化长廊的社区文化新景观,并积极开展各类笔会、书画摄影展览、绘画比赛等活动。
    (三)文化资源配送机制
    1、依托阵地注重文化资源的辐射与配送,包括市、区对社区的文化资源配送和社区对居民区以及楼宇、园区文化资源的配送,让群众和社区单位职工在10分钟文化服务圈中就能够享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
    2、梳理现有群众文化团队资源,加强对街道和居民区文化团队管理,完善扶持培育机制,制定《华阳社区群众团队管理扶持办法》及《华阳社区群众团队考核标准》,从制度上加强对团队的管理。要为群众团队创造更多对外交流学习、接受专业艺术指导的机会,提升团队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要注重团队资源向居民区、楼宇延伸,在师资力量、业务培训、节目配送等方面实现资源下沉。
    六、具体实施内容
    在调研中代表们表示,要在“三大机制”的驱动下,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绘制文化资源地图,构建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华阳文化品牌,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挖掘、培训一批精品文化项目,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文化发展水平。
    1、建立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将中山公园地区中具有一定文化资源的社区单位纳入到联盟中,构建文化资源网络,形成文化资源库,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职工提供菜单式的文化服务。通过组建“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联席会议”以及“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暨凝聚力工程学会华阳分会社区文化服务委员会”两大机构,加强对文化资源的统筹和利用。在第一批联盟建设的基础上,要挖掘、发展更多的社区单位加入到联盟中,扩充文化资源,特别是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新影轻音乐团等专业院团要重点沟通,达成合作意向,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职工提供更多的艺术享受。
    2、承接文化项目试点工作。与区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单位合作,承接各类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项目,切实将专业化的文化资源沉到社区。一是白领“音乐午茶”。依托区文化局的各类专业演出类资源,为白领职工午间休息时间提供小型乐队演出、话剧表演、戏曲表演等多形式的节目,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二是业舞蹈培训。整合长宁区舞蹈中心资源,做好社区舞蹈培训。依托专业舞蹈师资力量下基层,组织白领职工、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社区居民开展专业舞蹈课程的培训或是舞蹈节目的排演。
    3、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要在领导组织保障、文化队伍建设、文化资源投入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能够议事、策划、统筹,全面推进中心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中心管理员队伍建设,实现文化管理人员的精细化,完成事业干部的配备和文化站站长的培养目标,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和立功竞赛活动。进一步拓展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市、区对中心文化产品配送作用并引入第三方管理的模式,选择受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职工的欢迎的文化活动项目入驻中心,完善菜单式文化服务项目,并积极寻求与社区单位的合作与共建,提升中心的知晓率和活动参与率。进一步提升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项目,加强对华阳社区文化艺术节、向阳花益智乐园、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实践区等文化品牌的拓展。
    4、加强对居民区活动室的建设与管理。在基础信息排摸准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居民区活动室的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团队的建设和文化资源项目的延伸,打造10分钟文化服务圈。一方面对5个面积未达标的居民区,要积极与居民区沟通,寻求房源,完善居民区活动室建设;另一方面选择若干个居民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延伸试点,将居民区小绿地、小广场、小休闲场所(三小场所)资源整合,扩大居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积极主动与区文化局加强沟通与联系,争取更多的专业师资力量下基层、专业团队演出下基层、文化活动项目下基层。根据居民区活动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华阳街道居民区活动室星级考核标准》,开展考核,采用星级评定与奖励的方法,调动居民区文化工作积极性。
    5、加强对新建文化阵地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在推动公共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以刘海粟美术馆迁建为契机,打造凯桥绿地文化长廊,引入第三方即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凯桥绿地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制作,融入文化元素,提高文化内涵。定期在绿地长廊举办专业人士、社区群团、未成年人的书画、摄影作品展;配套规划主题雕塑、主题绿化,设置休憩小苑,方便游客喝茶休息;引进高雅艺术进社区,在凯桥绿地开展名家笔会、书画交流、书画比赛等活动,与社区文化艺术节形成互动;延伸文化中心资源辐射,开设露天影院、阅读广场、活动驿站等,让居民可以就近参加活动。同时,以德必易园等一批知名创意园区为载体,推进创意产业发展与社区转型发展的有机结合,推进创意文化与社区公共文化的交融互动,让“创意”为社区公共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完善市区街道三级文化资源配送。在文化资源渠道拓宽上,要市区级层面的文化部门为社区的文化发展搭建平台,提供资源流入社区的机会,通过一定手段加以固定和细化的。特别是依托专业院团的文化指导员为街道团队定期提供辅导与演出。从街道层面而言,应该跨地域、跨领域的寻求合作的机会,比如媒体、专业院团、文化工作室等,为团队与他们之间牵线搭桥,为彼此的需要签订共建协议。
    7、注重群众团队规范管理。制定《华阳社区群众团队管理扶持办法》和《华阳社区群众团队考核标准》、从制度和标准上对团队建设加以规范,发挥好群众团队活动指导站的作用,加强对群众团队的管理和指导,按照考核标准,认真梳理各类团队,对于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有影响力的团队要在组织管理、财政管理、日常运作上进行扶持。同时要注重居民区和社区单位内文化团队的培育,每个居民区要建立10支以上群众文化团队,每个楼宇建立3-5支职工文化团队,作为社会组织的草根组织进行培育,并结合居民区和楼宇特色,打造1-2支精品团队,并进行集中展示。
    8、健全文化人才培育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团队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中青年白领职工融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建立人才发现纳入机制和人才良性循环机制,依托综合联动平台中的电子走访日志及时发现社区中的有文艺才能、有组织才能、有协调能力的社区居民,并动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七、预期效果
    1、社区单位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华阳辖区内大部分具有一定文化资源的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民营企业等能够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积极加入“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并能够和街道联手打造品牌文化项目,如爱国主义文化教育之旅、创意文化大赛、社区公益文化服务等,切实让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职工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成为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直接参与者。
    2、文化阵地建设百花齐放。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社区文化主阵地,在组织架构、硬件设施、人力资源、文化项目引进等方面规范有序,能够满足大部分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职工的文化需求,也能针对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各居民区活动室能够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活动室面积、硬件设施配备、人员管理有序、活动开展蓬勃方面能够基本达到《华阳街道居民区文化活动室星级考核标准》,在街道的指导下,能够推出1-2个在文化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居民区,作为引领和典范。
    3、文化资源辐射力度强广度宽。与社会专业院团合作有力,文化指导员能够定期到社区辅导,并能配送质量较高的公益性演出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季度制作文化资源菜单,电影资源、中心内活动预排表方便居民区选择。群众团队活动指导站制定团队骨干辅导及节目演出菜单,居民区团队可以根据需要向指导站申请配送相关资源。
    4、群众团队建设百家争鸣。街道层面的群众团队在质上要有重大的飞跃,依照《华阳社区群众团队管理扶持办法》,以考核为基础,加大对品牌团队的培育,至少5个以上的群众团队在市级比赛中获得奖项,在区级各类大型活动中可以经常性参与表演,并有一定影响;居民区团队在数量上要达标,增量至210个团队,至少培育21个居民区品牌团队,有居民区特色,并能够集中展示。园区、楼宇内够组建3-5支团队,并能定期组织活动,参与到社区的文化建设中来。
    通过调研,代表们感受到了华阳在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始终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希望通过代表们的建议,能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出一份力。
 
 
华阳人大代表组
2012年11月

 


附件:[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提高社区公共文化发展水平]

提示:如无法下载,请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