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新华社区“五个中心”等公共服务资源统筹、功能联动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13-10-24
  • 点击数:64548

    一、基本情况
    新华街道地处长宁区东南部,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下设17个居委会,居民2.3万户,实有人口7.09万人,商务楼宇48幢,驻区单位91家,“两新”组织2951家。近年,街道根据市、区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中心”的建设。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位于法华镇路521号,分为窗口受理大厅和后台协同区两部分,实行“一门办理、一口受理、一头管理、全年无休、全市通办”的运作模式,提供劳动、救助、医保、社保、计生、住房保障、工会理赔、房租税收、副食品补贴等共15个方面198项服务,年接待量约16万人次。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包括文化站、社区图书馆、社区学校和体育健身中心,分别位于法华镇路453号、新华路359号、安顺路 79号等处。主要负责街居两级115支文化团队的日常管理,承接大型文化活动,图书外借、报刊杂志征订配送,开展学习型社区、老年示范学校、居民区示范教学点创建,提供体育健身等服务。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位于法华镇路453号、定西路650号,并在嘉利大厦设立了服务站点,是社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企业、凝聚社会的平台,对社区136个党组织,4599名党员,提供“区域性、组团式、全方位”的服务。
    社区综治中心位于法华镇路521号,下属队伍包括社区保安队、房屋协管服务社、公共安全办、司法信访窗口、司法社工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华山路1467号,是首批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中心下设西法华、左家宅、和平、红庄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资源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五个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华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房屋资源稀缺,建设社区“五个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加大投入,但公共财政投入是有限的。而加强“螺丝壳”里的资源统筹,是建设社区“五个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必然选择。
    1、加强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的统筹。街道通过租借上海十钢有限公司的旧厂房,改建为社区体育中心和左家宅卫生站。通过租借上海申亚房地产有限公司房屋,建成了西法华卫生站。
    2、加强街道与区有关部门资源统筹。街道通过租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成了社区图书馆,租借区教育局房屋建成了社区青年中心。
    3、加强街道体制内之间的资源统筹。街道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调剂,将街道老办事处用房作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综治中心办公用房,将红庄小区部分共建配套房作为红庄卫生站点场所用房等。
    (二)实行功能联动,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方式。
    改善民生、公共服务本身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但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多元化是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新华街道注重在多元化公共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
    1、探索创新街道与辖区文化单位之间的功能联动方式。社区文化中心、党员中心等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影城、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社区文化单位联动,资源共享,举办“法华牡丹节”、“新华之夜”大型音乐会、“新华社区论坛”、“新春楹联进社区”等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
    2、开拓创新街道“五个中心”内部之间功能联动方式。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组团服务进楼宇的联动机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共同做好“四医联动”工作。社区综治中心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相互配合,做好吸毒、刑释解教等人员的帮扶救助及就业工作,做好劳资纠纷和困难群体的信访等工作。社区综治中心与社区党员中心联合走访社区单位,开展平安楼宇创建工作。社区卫生中心与社区综治中心间建立着稳固的应急联动机制,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处置可以做到即刻响应,日常两个中心会对社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开展联合检查等。
    3、努力创新街道服务与区有关部门服务功能联动方式。如,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设置了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周二下午和每周四上午派驻医生到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入托老人及附近社区居民提供开药服务,每周四下午提供配药服务,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三)引入市场作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政府包办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而引入市场作用,吸收社会参与是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
    1、通过扶持方式引入民间机构养老作用。2005年,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引入民间资本建立西法华颐养院,拥有100张床位。颐养院与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缔结了长期医疗合作协议,也是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点,为住养老人提供可靠、便捷的医疗服务。
    2、通过组建服务联盟方式引入企业服务社区作用。社区服务热线以签约的方式,引入68家企业加盟,形成便民服务联盟,为社区百姓提供解决“急难愁”便民服务,实现社企互惠双赢局面。据统计,2012年共提供便民服务685人次。
    3、通过创办工作室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作用。2007年,街道聚焦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主动适应新形势对党的社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成立了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君慧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等三个党建特色工作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使之成为政府职能的有力补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三、存在问题
    1、中心城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受资源制约过大。
    虽然街道想方设法“在螺丝壳里做道场”,但文化、体育、卫生中心的场地资源紧张与居民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显现。如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卫生站点都要街道解决场所,虽然街道竭力盘活内部和市场资源,设置了4个卫生站点,但布局还不够合理,不能均衡地覆盖到社区居民,有的站点只能设置在二楼,老年人上下楼十分不便。社区文化中心的场地小而分散,为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学校设法依托老年睦邻点开设学习班等。
    2、中心人员待遇偏低,造成人员紧缺、队伍不稳定。
目前,“五个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15人,其中事业编制21 人、占9.8%,街道聘用40人、占18.6%,区部门聘用154人、占71.6%。街道聘用人员工资约为1900元/月-2200元左右/月,区聘用人员多为非正规就业人员,工资多为1570元/月。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实行“五网合一、一口受理、全年无休”运作模式之后,工作人员要掌握的业务知识由原来单一的事项增加到几乎所有事项,而且街道除了服务社区居民外,还要面对上海市集体户口(延安西路900号)近5万人的群体,如中心受理的计生事项中有80%是属于集体户口的,经适房申领者中65%~70%是属于集体户口的,工作人员的待遇与工作量、工作压力严重不平衡,造成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社区党员中心按照区社工委每200家企业配备1名专职党群工作者的要求,实际需配备党群工作者15人,由于人员工资待遇低,人员招聘难、流失快,现有党群工作者12人,限制了服务企业、服务党员的能效。
    社区文化中心的活动场馆因常年开放,工作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日益显现,且在岗人员大多为非文化专业人员,文化团队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社区学校缺少师资等。
    3、部门之间联动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应区15个部门,各部门都希望在中心设窗口、放牌子,方便社区居民办事,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的只下放业务,不配备资源,大大增加了中心的工作量。而且部门之间缺少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存在有事才联系,无事不沟通的状况。
    社区综治中心被下放了很多职能,但又没有执法权,如对群租、消防安全、街坊道路机动车停车管理等,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区各部门资源缺少有效的联动和整合,不利于社区瓶颈和难点问题的破解。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多为“区考街用”,管辖权和使用权分离,形成了使用难、管理难的问题,而且由于管理部门多头,工作责任多样,存在“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形成统筹难的问题。
    服务社区企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经济、党建、工会、团、妇联、统计、劳动等多个条线工作。每个条线都掌握大量的企业信息,但没有一个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整合,各条线的工作联动机制还不够完善。
    四、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强各中心的人员配备,提高薪酬待遇。进入新时期,社区干部的结构由退休人员聘用为主向中青年人员就业为主转变,但是目前还是沿用过去聘用制补贴式的薪酬标准,造成“进得来,留不住”的情况,与新时期需求反差较大。建议:借鉴静安区做法,实行同工同酬,较大幅度提升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并研究制定一个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起到较好的激励机制。如各中心要延长开放、办公时间,区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量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同时,加强人员岗位培训和指导,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效率。
    2、进一步完善各中心与区、街道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一是加强调研,定期召开区、街道相关部门与各中心的联席会议,加强协调沟通,理顺关系,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对应区部门多,存在多头管理,基层压力大,建议区政府将社建办作为牵头部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二是区相关职能部门如下放权责,要经区社建办同意,并做好人员和工作经费等的统筹。三是在区层面完善法人平台,实现经济、党建、工会、团、妇联等数据整合和共享,开放查看权限给街道,有利于街道各部门全面地掌握企业信息,合力服务企业。
    3、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等建设的资源统筹和财政支持。由于街道层面对房屋等资源的统筹能力有限,建议区层面制定整体的规划,加大统筹调拨资源的力度,解决社区卫生站点的设置问题,也可避免街道交界处可能重叠布点,有的区域却没有的不均衡状况。对于能够通过市场购买或租赁方式解决的,加大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4、进一步探索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道路。2007年,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社区体育中心委托上海祥韵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管理运行,在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公益性的体育健身服务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街道文化专业人员缺乏,根据社区文化发展的趋势,建议区政府选取几个街道尝试探索社区文化中心市场化运作道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另外,虽然社区文化团队多,但主要是老年人,结构比较单一,需要进行整合,同时要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企业白领等参与进来,丰富人员结构,扩大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