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人间重晚晴 家园夕阳红

  • 发布日期:2015-08-14
  • 点击数:61517

    随着老年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从家庭问题上升到社会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程桥人大代表组根据区人大常委《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事业的议案》文件精神,代表们对本地区的养老事业给予认真思考,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程家桥社区现有居民总户数7,943户,总人口19,256人。60岁以上老人共计4,884人、占总人比的25%,老人中百岁老人3人、90岁以上老人130人,80岁以上老人1,144人,70岁以上老人1,521人、60岁以上老人2,006人,孤老21户,独居老人317人,纯老家庭1,044户、失独家庭12户、无业老人31人。
    为了未雨绸缪,制定长期规划,街道社区服务办对“十三五”期间养老人员的数量进行了预测。截止2014年12月,街道60岁以上老人4,839人,占社区户籍人口32%;纯老家庭1,039户,其中独居老人356户,孤老44户。2015年4月对独居老人统计,有373人,其中享受到老伙伴计划的144人,子女在同一个小区45人,家里自请保姆的13人,未有志愿者结对的150人。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6,420人,2025年达7,430人。
    目前机构养老设施情况:街道有1家敬老院(逸仙程桥敬老院)性质为公办民建,有床位132个。基本符合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要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户籍老年人口的3%指标。根据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要求,街道将位于程家桥路168弄41号空置房屋用于区民政局建设养老机构。该房屋为区教育局和街道共有产权,计划2017年实施,规划面积38,501平方米,规划床位150个。
    居家养老设施方面:有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83平方米;另有5家老年人助餐点,机场助餐点30平方米、社区综合助餐点150平方米、王满助餐点15平方米、南龚助餐点10平方米、一村助餐点20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708平方米。
据现状分析,养老模式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
    二、存在问题
    程桥代表组代表在组长王小柳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走访视察程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者、老年居民代表等20余人开展座谈从中了解实情,体察民情。同时,代表组代表还通过走访兄弟街道仙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长宁“慧生活”服务中心及外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上海浦兴社区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与中心负责人和老年人开展深入交谈,对此又有了更真切的感受。现对社区养老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从宏观而言,国家对养老机构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政策支持、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程桥地区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首先是居家养老模式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导致家庭养老照料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家庭养老功能日益萎缩。亟待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的建立。由于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实际情况,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势必发生重大变化,机构养老势在必行。社会化养老可以让老年人得到专业性的服务,找回了集体的温暖,消解子女对父母无奈的牵挂,整合养老资源,释放潜在的社会力量,使家庭减负,让年轻人去安心地创业,抚养后代。
    从微观而言,老年人问题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且极其棘手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孤老、独居老人、纯老家庭、失独家庭、无业老人的养老。试想当孤老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其生活、医疗如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护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收费相对低廉的公办敬老院往往人满为患,而民营敬老院常常令人望而却步。问题是失智失能的老人需要特别护理,但一般的养老机构是婉言谢绝的。程桥地区养老设施面临场地少,或者无可用资源。按照《长宁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对居家养老设施配置要求每千人40平方米,街道应配置1,043平方米,现有缺口335平方米。即便是千方百计地在近期内解决这一问题,那么3年、5年以后呢?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代表们发现三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一、越是行动困难的老人越得不到应的照料。例如那些“半自动”、不能动的老人,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二、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养老服务机构很注重硬件开发,但轻视软件建设,换言之,只在物质上的养老,很少有精神上的养老。三、养老机构的服务尚在起步、摸索的初级阶段,因此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分析原因
    经过代表们的分析研究,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由于历史、社会和制度的因素,很多老年人原先收入有限,平时少有积蓄,再加上退体金收入、医疗保险水平本身就不高,平日无病无灾时尚可应付,一旦老人瘫痪在床或失智失能,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尤其是子女收入一般的、第三代孩子正在上学的家庭。一些养老机构,特别是民营养老机构对这些老人往往会婉言谢绝的。道理很简单很现实,这些老年人难以伺候且服务成本高。这就是越是困难的老年人越得不到应的照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客观说,程桥街道的各种用地本来就紧缺,养老设施场地就概莫能外了,往往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几无发展余地,使为政者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随着老年人数的不断增长,老年人需求的日益提高,那些“迷你型”的,面不广、量不大的养老服务让人感到捉襟见肘。
    四、提出建议
   1、针对社区养老这一特殊群体,代表们提出应该本着“政府转型,服务民生的工作理念,在坚持为老普惠的“六个一”的工作特色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工作载体、服务形式,为新时期的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区级层面应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布局中,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服务社区。加快机构养老设施建设。例如对程家桥路168弄41号空置房屋改建成敬老院,并建议区有关部门(民政局)牵头,协调发改委、规土局、房管局、建交委、教育局、程家桥街道等共同推进。
   3、“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整全社会资源,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在“十三五”期间,街道要一方面增加社区老人助餐点数量;另一方面内部挖潜,增建小型化、功能型居家养老设施。
  4、提倡精神养老,让健康老年人融入社区文体活动而更加健康、快乐。让为老服务机构中的老年人衣食无忧、心情舒畅,让居家养老有老年人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那样得到身体上的护理、康复,心理上得到治疗。临终老人同样能获得尊严、得到关怀。充分体现“决不能让老年人输在人生的终点线上”这个全新的理念。
    五、几点结论
    1、养老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全社会应该关心、支持养老事业。出谋划策,各尽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和美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2、养老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任务艰巨的且长期的事业。作为一个基层同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治脚,要通盘计划,分步实施。同时要勇于突破蕃篱,敢于创新,创出有程桥特色的养老模式,最终使广大老年人得益。
    3、任何事业成功与否,人的因素第一。事在人为,因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开展为老服务工作,而不仅仅是建几个养老机构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的。有鉴于养老机构是非赢利机构,从事养老事业的人员除了敬业精神,专业素养、更要有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