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 发布日期:2015-11-28
  • 点击数:71706

关于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天山人大代表组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是顺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趋势变化,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实践探索。去年,市委一号课题明确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新途径,如何把区域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治理,是区域化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结合近年来天山在区域化党建工作方面的探索实践,认真总结成效与不足,并围绕新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提出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若干思考。
一、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天山路街道位于长宁区中部,是新虹桥商圈的核心区域,辖区内共有18个居民区、26幢楼宇、2个园区、3148两新组织,常驻人口达到10人。共有社区党组311个(其中:居民区党组织62个,两新党组织241个),党员5884人(其中:居民区党员3470人,两新组织党员2244人)。从2008年开始,我们按照市委、区委要求,主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从区域化的视角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统筹谋划,2011年,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目标任务及相关保障,促使我们不断探索组织全覆盖、工作区域化、活动开放式、管理服务型的区域化党建新局面。几年来,初步形成几点成效:
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夯实,不断增强党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发挥街道党工委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从原有“1+3”党委过渡到现在“1+2”党委,始终加强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及区域化党建工作。坚持不懈抓好两新党组织组建工作,党建覆盖率达到29.5%,基本实现凡有党员、必有覆盖79家直属两新党组织中,有五星级党组织9家。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充实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干劲。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夯实,使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凝聚作用得到极大发挥,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精神振奋,自觉把力量凝聚到长宁建设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来,不断将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引向深入。
二是区域化党建服务群众机制和载体有所创新,不断推进党的社会工作从区属走向区域、从社区走向社会。拓展凝聚力工程建设,深化困难群体关爱行动,形成困难家庭、特殊群体走访帮扶的制度化安排;建立六个便利服务联盟,把关心人、了解人、凝聚人做进楼宇和园区,建成6个楼宇白领午餐点;坚持开展十送特色项目,加强社区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服务,真正实现以服务促进凝聚的工作目标。探索形成双结合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居民区党组织与两新党组织结对、楼宇党建楼组党建联建,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动、功能互补的活动方式,不断拓展纺大社情民意气象站等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示范效应。
三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不断形成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凝聚群众的格局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组织、党员表彰激励等举措,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凸显,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围绕发展大局,紧扣中心工作,在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旧区改造、完善公共服务、深化文明创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坚强保障作用。培育、鼓励和支持各类满足群众利益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和载体。如,三村夕阳红读书会、32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等,逐步满足社区广大群众的各类需求。2014年至今,引导2630余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矛盾调解、文化建设和公益服务,走出了一条从社区干部服务群众转向群众自我服务的社区治理新路
二、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群体构成变化,面对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新挑战,我们清楚的看到,在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以不断推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落地见效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作用优势有待提升。街道“1+2”党委运作机制不够健全,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的职责还不到位。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和区域化党建工作,仍然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凝聚力工程分会、社区白领服务中心、张雅玉党建工作事务所等党建平台作用未充分发挥。亟需把不同类型的党建整合起来,盘整党建资源、统筹党建阵地、整合党建队伍,共享党建品牌,形成助推区域化党建的强大合力。
2、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有待拓展。随着楼宇党建、商圈党建等工作的逐步展开,党建工作覆盖面有所扩展,但离党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还有一还定的差距。区域化大党建习惯于老传统、老方法,进一步调动社区资源的能力不强,凝聚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的活力不够、机制不健全。比如,双报到双结对大联动等工作机制的效应不足。
3、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保障支撑有待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两个作用发挥还不强,基层党组织活动单一化、模式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弱化倾向,部分党员责任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发挥模范作用不明显。党务工作队伍方面,居民区书记梯队建设的前瞻性还不够,专职党群工作者数量不足、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服务能级不强,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实质性举措,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加以克服和改进。
三、思考和建议
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才使我们有了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的底气和勇气。按照市委“1+6”文件中提出的推进区域化党建,提高社区共治水平的精神,在区委三建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抓执政基础、抓社区共治、抓惠民实效这一主线,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运作机制及队伍培育上下功夫,力求形成以区域化党建工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夯实党执政的基层基础。
1、突破边界、组织融合,构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的区域化党建主阵地
一是创建“1+2+N区域化党建管理体系。“1+2”党委运作机制是市委对原有区域化党建“1+3”组织架构进行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积极探索运作机制,以区域性、开放性和整合性的思维深化拓展。在此基础上,围绕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能级,突破组织体制障碍,以社区委员会、“凝聚力工程”学会等为载体,把辖区内居民区、“两新”组织、部队、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驻区单位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各阶层凝聚起来,形成街道党工委统领、社区党委牵头、行政党组协同、社区委员会及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的“1+2+N”区域化党建管理体系。
二是探索街居两种党建引领社区共治模式。在街道层面,着力打造“双平台、五联动”社区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委员会双平台作用,建立“会议联席、服务联合、活动联动、资源联享、信息联通”5项机制。依托天山商圈白领中心、虹桥商圈天山商业联盟、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凝聚力分会“十送”服务等载体,帮助协调解决楼宇企业和社区群众急难愁问题,提高便民惠企的水平。居民区层面,全面建立居民区党建“1+5+X”工作模式,即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队以及广大党员等共同参与的居民区共治平台,通过“社情民意气象站”等共治平台,推动“事情工商、文明共创、活动共办、难题共解”。
三是加强党建服务中心建设。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职能定位于区域化党建的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服务平台。实际工作中,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发挥了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收集分析社情民意,服务“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要进一步拓展服务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功能,探索实行“党员群众点单”、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下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接单的运作模式,做实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项目,把党建服务中心真正打造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主阵地。
2、交叉任职、双向认领,完善优势互补、互助互促的区域化党建新机制
一是明确“交叉任职”三导主旨。优秀社区工作者和楼宇党群工作者交叉任职工作是“三建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要通过模式的探索、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把党员找出来、聚起来,让党组织活起来、转起来。主要探索三导模式:其一,“引导”,加强工作渗透,引导楼宇内的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凝聚吸纳,促进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成立党组织。其二,“指导”,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两新”党组织规范运作。重点抓好党员教育管理,规范组织生活、党费收缴以及组织关系转入转出等等,努力做到组建一家、规范一家。其三,“主导”,加强培育孵化,通过联合支部等形式,将分散在不同企业的党员组织起来,提高楼宇党建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虹桥南丰城共有8家独立支部、3家联合支部;56名党员,分散在52家企业之中)。
二是健全“交叉任职”四种模式。分别是:党群工作者到居民区任职,担任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委员或者党建员,充实基层党组织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党建中心工作触角。党群工作者到楼宇任职,担任楼宇联合党组织负责人,负责楼宇党建工作推进,进一步扩大党建覆盖率、影响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到楼宇任职,担任楼宇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增进社区居民与楼宇业主之间的沟通理解,以党建联建推进社区共治。驻区单位到居民区任职,担任兼职党总支委员。10位社区党员民警担任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副书记,16位驻区单位党员担任居民区党总支委员。
三是完善“交叉任职”五项机制。全覆盖发现机制。打破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以及区域化党建的传统分隔,每名党群工作者都要承担各自对口区域内的所有条线工作。做到三扫:“扫楼宇”、“扫小区”、“扫街面”。针对难度较大的“扫楼宇”,社区发展办每月汇总区域新入驻企业数据,使党群工作者“扫楼”更具针对性;探索在楼宇大厅设立党员服务点,建立楼宇联合党组织微信群,加强党员主体意识,发动党员找党员。片区化沟通机制。建立责任片区工作例会制度,居民区书记、“两新”组织书记、驻区单位党员、党群工作者每月一会,面对面互通信息、商议工作;核对居民区实有党员人数,并与党建服务中心CCPM平台逐一比对,确保了党员信息的真实可靠。增加与驻区单位的交往了解,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内生动力。清单式管理机制。梳理4大类24项日常工作,细化形成责任清单、任务情况及服务清单共12份,并采取双向认领的方式,确保落到实处。如,明确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到楼宇任职要落实开放式组织生活、党组织共建结对、公益服务项目认领等8项常规任务。需求点众筹机制。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提取机制,定期了解社区居民、商务楼宇、驻区单位、青年白领等在内的各主体对象的诉求,做到需求众筹;分类提取需求,以海量多元的信息为基础,提取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社区工作评估等需求菜单,作为党建服务项目的确定依据。项目化联动机制。以共建共享“乐惠天山”为目标引领,形成联建联动、教育联动、活动联动、资源联动四大项目化联动机制,通过双向认领的形式,推动区域化党建项目落地。如,利用居民区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组织“两新”、驻区单位党员共同接受教育,开展组织生活,解决了“两新”党组织生活单一、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又如,通过资源联动,兼职干部牵头促成楼宇、居民区相互提供工作日和双休日错时停车服务,实现了远东国际广场、信息园及周边居民区错峰停车,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三、聚焦力量、服务民生,打造主体多元、共治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共同体
一是积极搭建多样化的党建服务平台。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学会天山分会社会动员平台,做实“学会—分会—居民区工作站”三级工作网络,进一步组织动员领域相同、行业相近的会员单位沟通信息、策划项目、互利合作,真正发挥区域性、开放性公共服务作用。着力优化天山白领中心、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服务能级,打造承接党群事务、提供党群服务、创新价值引领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区党建APP,形成集信息发布、服务介绍、需求征集、意见反馈、在线互动等为一体的党建服务网络平台。
二是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力量。突出各类党员的主体作用,坚持开展“三亮”(亮身份、亮特长、亮意愿)活动,通过党员承诺践诺平诺、党员示范岗等载体,让每名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发挥张劼律师工作室、毛戈平形象设计工作室、水健康工作室等32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优势,定期开展社区专场服务,实现法律、劳动人事、文化服务等进居民区、进楼宇,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的良性机制。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通过联系社区活动、接待居民群众等,推动社区“急难愁”问题的解决。做实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探索驻区单位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公益服务项目运作体系,动员引导各方力量为社区治理献计出力。
三是积极完善多角度的服务保障制度。以今年居民区“两个换届”工作以及正在推进的社区工作者招录为契机,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择优配备居民区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加强居民区“班长工程”建设,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配合区层面开展专职党群工作者培训,通过建立一套招聘使用、系统培训、考核激励管理模式,提升能力、增强活力,真正实现党群工作者走得进楼宇、与企业说得上话、能够把党组织建起来、把党员凝聚起来,切实发挥助推区域化党建的积极作用。
 
 
专题调研小组:
召集人:张 颉
成 员:张雅玉、张根发、刘春红、施建兴、陈  怡、胡书芳、王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