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推进社区“爱照护”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 发布日期:2015-11-28
  • 点击数:69675

 

推进社区“爱照护”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
天山人大代表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是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针对社区高龄老人的民生服务项目,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在社区老年人中呼声较高。因此,如何做好“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真正实现惠民利民实效,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及初步实践
天山社区老年人口共有23469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5649人,90岁及100岁以上有527人,社会孤老31人,独居老人153人,纯老家庭有2074户,社区内失智失能老人有564人。按照相关规定,社区9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市政府居家养老服务实事项目,但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十分紧迫,主要面临两方面窘境:一是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4,并且近年还有较大增长趋势,同时,社区“纯老家庭”、独居老人数量多,这就导致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实事项目仅能覆盖社区90岁以上老年人,以社区实际情况看,服务需求缺口较大。二是养老服务专业化需求不断提高。按照预测,到2025年长宁老年人口高峰值达到24.63万人,按照养老机构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3%来预测,届时需要机构养老床位7390张,调整后尚有3160张床位缺口。目前天山社区的床位缺口也在80%左右,因此居家服务需求在未来10年将进入高峰期。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社区失智、失能老人日益增多,这就亟需专业化服务来减轻老年人家庭的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天山路街道2008年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着力打造老年日托所和社区老年助餐点两大服务品牌,运作7年时间以来,形成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服务模式。老年日托所现共有床位35张,设有活动室、阅览室、电脑室、健身房等,并提供午餐、理发、洗衣、沐浴等服务,成为一个集日间照料、生活服务、健康保健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老年人日间服务场所,受到老年人欢迎社区老年助餐点共建成6个,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街道资金补贴、社会组织全责承接服务项目,每年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总数为8万多客,平均每月7078客,每天提供助餐达350客,还延伸送餐上门等服务,方便老年人就餐。天山老年助餐点还被评为“上海十大社区食堂”,成为老年人信赖的社区服务品牌。这两年,街道还围绕老年人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需求,探索引入一批专业化社会组织来共同推动,如引进健众护理站、“悦阳”、“清颖”等一批社会组织,实施“社区失智老人关爱”等实事项目,为大重病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针对性服务等等,取得良好反响。
二、思考与探索
去年,市委“一号课题”在社区落地以来,街道积极贯彻市委“1+6”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推动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的探索力度。并主动对接区人大《关于加快发展我区养老事业的议案》的有关建议,力求通过引进“爱照护”等专业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加大社会组织推动养老服务事业的实践探索,力求真正实现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1、引入“爱照护”社区老年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考虑
“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目前注册在浦东,在浦东潍坊街道、闵行区梅陇街道等地开设了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通过引入专业照护服务力量和智能化养老服务,在为老服务体系上实现IT“线上线下”运营和管理,形成面向社区失智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无围墙”和“全天候”响应的为老服务项目,在2013年5月和2014年4月获得民政部和上海市信息化设计大赛金奖。引入“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参与天山路街道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项目和老年日托所的升级运营,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可以减少街道政府不必要的负担,改变养老面面俱到的现状;二是可以激发和增加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运用新颖的管理手段为我所用;三是可以扩大社区养老人员的受益面。四是可以拓展养老的服务内容,有更多的老年人例行居家养老和老年日托所的服务和活动,以系统搭建具有天山路街道特色的社区居家为老服务体系。
2、引入“爱照护”社区老年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建议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养老的基础和主要模式,符合我国传统和养老实际,家庭能给予老年人带来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对于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爱照护”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通过增加失能失智老人短期寄养、康复护理、心理慰籍等专业服务,实现从传统服务到智能化养老服务的转变。
一个换胆。改革街道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运作模式,改变过去单一化运作、受益面小的状况。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人需求的喘息式服务、理疗式服务、间歇式服务、生活照料式服务、聚会交流式服务等事项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区老年人享受不同类型的服务,不断提高社区老年人养老的受益面和影响面。
三大支撑。一是社会组织的入驻支撑,在街道老年服务中心(日托所)设立一个服务点,建立社区养老物理空间,从而创建上海第一家面向社区专业级的居家安养照护服务体系;二是开展服务项目的推介支撑,在社区内开展从理念和思想上的动员培训宣传,让社区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更多的了解居家养老和照护的便利和好处;三是探索开创阶段,坚持养老市场化的激励等的机制支撑,如家庭床位设定的补助等。
三大优势融合。街道——健众护理——爱照护的融合。街道:现有养老设施要做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最大的潜力;健众护理:在对失智失能老年人养老方面,发挥家庭医疗护理和医保运作的优势;爱照护: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运营中,创建社区居家养老的3.0版,发挥养老体系的照护性、康复性、关怀性、子女联动的优势,大胆尝试和促进街道老年日托所2.0版的提升。
“四新”引入。一是引入养老方式的新理念,改变政府承办包办的现状,开创和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养老新路子。二是引入养老管理新思路,依托互联网+ICT技术,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开创新的路径,创造新的管理系统;三是引入先进的居家照料、护理、康复、聚会等的养老新方法,满足社区更多的老年人和家庭的需求;四是引入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契约化的新手段,为养老开设“家庭床位”,推动9073养老形式更为具体化和实物化,同时也促进家庭子女重孝道和社会各界重帮扶相向进步、紧密结合的新风尚。
 
 
专题调研小组:
召集人:刘雅琴 刘正东
成 员:卢礼信、胡明胜、包继军、肖昊、吴鹤春、汤肖锋、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