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华阳路街道人大代表组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18-10-11
  • 点击数:35872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调研报告

华阳路街道人大代表组

 

一、垃圾分类的背景情况

    上海市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1996—1999年主要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2000—2006年分为可堆肥垃圾、其他垃圾,或者可燃垃圾等;2007年开始至今,“大分流小分类”框架形成并逐步稳固下来,也就是把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单位餐厨垃圾、绿化垃圾与日常生活垃圾专项分流,日常生活垃圾又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

1、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单位集中产生的除外。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桶等。

2、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玻璃、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张、废织物等。

3、湿垃圾:是指易腐的生物质废弃物。主要包括剩菜剩饭、瓜皮果核、花卉绿植、肉类碎骨、过期食品、餐厨垃圾等。

4、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二、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的主要意义在于再利用好社会资源,有效防止污染,防止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焚烧厂、填埋场)的无限膨胀,同时也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教化。国际上,普遍认同开展垃圾分类是国民素质的体现,是现代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垃圾分类应该成为现代公共生活方式之一。

根据2017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生活垃圾要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可回收物等强制分类类别,上海的分类标准与之基本吻合。同年,上海市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市政府通过财政性经费投入和引入社会资金,引入第三方组织社会企业,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服务指导、培训动员、现场检查、绿色账户推进等工作,市人大也就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开展调研,广泛听取代表们和居民群众意见,从源头上扩大居民知晓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长宁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致力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各街镇也努力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华阳路街道组的人大代表,我们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在基层、在社区的推动力度,华阳路街道坚持试点推动,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分类标准,强化宣传教育,完善运行机制,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居民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等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行政支持、依法管理、群众自觉”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增强垃圾综合治理实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三、华阳路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一)认真部署落实,积极推动区级试点

 一是居民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稳步推进。自2018年4月起,华阳路街道逐步在陶安小区、迅发公寓、安阳小区和华院小区4个小区推行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试点工作。经过数月的实际运行,各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效明显其中率先开展的陶家宅居委会陶安小区和华四居委会迅发公寓居民准确分类投放达到90%以上,每日资源化利用率均高于60%,已经成功纳入区巡查范围。二是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华阳路街道率先在全区开展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试点工作。自2018年5月2日起,上门收集人员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和实际操作,华阳路街道16条道路共653家沿街商铺参与度目前已经达到99.5%,每日沿街小包垃圾数量下降也从之前的约150处下降至每天不足15处,降比达到90%9月起,街道选择定西路作为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示范道路,试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在整条定西路上设置6个投放点,将全部119家商铺根据点位分别编入6个分类投放工作群,并建立微信联系群,便于日常管理和与商铺建立良好互动。并对每家商铺的主动投放情况,分类准确情况和参与互动情况进行考核,对积极参与分类投放的商铺,发放积分卡,定期开展兑换活动,以鼓励商铺参与积极性。对考核末尾的商铺将告知城管执法部门进行执法管理。通过奖惩机制保证沿街商铺分类收集工作成效。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周边商铺已基本能做到自觉主动将分类垃圾投放到收集点分类意识正逐步养成,规范了沿街商铺的垃圾去向,社区市容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增加了垃圾分类的覆盖面。

二)针对社区实际,开展不同模式垃圾分类收集试点

    华阳路街道自我加压,积极探索目前不具备分类条件的两类小区进行试点工作。一是早期商品房(楼层设桶和管道井垃圾箱房)选择华一居民区金谷苑小区和长一居民区的华江大楼进行试点邀请第三方社会组织实施“零桶计划”,组织小区居民参观了老港垃圾处置厂,并将进行全覆盖的入户调查和居民宣传发动,对小区垃圾箱房进行标准化美化改造,争取尽快达到试点要求。二是针对无环卫设施的老式里弄和老洋房确定安西路6条小弄堂和武夷路70弄、92弄等几条弄堂作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移动上门收集模式试点。6月24日飞乐居委会的武夷路70弄自正式启动,居民积极参与,都能够做到垃圾分类,并按时投放。在武夷路70弄取得喜人效果的基础上,7月30日,武夷路40号和武夷路52弄2个小区也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小门收集工作,目前武夷路40号效果良好,武夷路52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也在逐步提高。姚家角居委会的安西路260弄和安西路280弄两条弄堂自8月20日开始以来,进展良好。姚家角居委会目前正在组织对安西路300弄和320弄小区居民进行宣传和征询,计划在10月份开展垃圾分类上门收集。飞乐居委会也计划在10月份对武夷路92号和武夷路114、116号等进行垃圾分类上门收集的宣传和征询。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外出考察、座谈交流和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围绕垃圾分类工作,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扩大宣传动员,多措并举鼓励分类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参与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偏低,还出现了箱房关闭期间乱投放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小区内出租户和使用钟点工的家庭比例较高,此类人群较本地原住户来说,垃圾分类意识较差。此外,垃圾的四大分类相关定义还不够清晰,不少居民对垃圾的具体归类还比较模糊,希望统一规范四类垃圾的代表颜色,并普及常见物品分类案例,加强居民直观感受,以更醒目方式让居民有概念,能充分发挥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媒介作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建议借鉴上海对交通管制、酒驾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管理的成功经验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重点要将宣传融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推广至事业单位,让全社会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社区自治,通过志愿者反复宣传,帮助居民们形成自觉的习惯。此外,在2020年全面创建示范街(镇)的框架下,建议设立区属示范行业或示范单位创建评比,主责部门可为区属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推进方案,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多措并举,确保区属国企单位能带头示范,有效推动全面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财力投入,保障垃圾箱房改造

    据了解,许多小区在规划上对垃圾箱房的要求与现有的垃圾分类工作要求不相匹配,但更换箱房位置难度较大,大量已建成的不符合条件的垃圾箱房急需改造。华阳路街道第一批区属垃圾箱房改造为3个,第二批区属箱房62个,预计年底前完成垃圾箱房改建工作,非区属箱房22个,要对包括水斗、雨棚、脚踏式不锈钢门和分类标识进行菜单式改造,还需财政进行支持。建议政府要在制度和资金上给予充分保障,拨出相应的经费来改造垃圾箱房,并结合精品小区建设、旧小区综合整治等工作加快改造力度和速度。

(三)引入科技手段,打通各个分类环节

    加强分类有效性,用市场化运作机制解决难点问题,逐步形成产业链,加强对合法、有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支持力度,同时保证有效监管,建立分类运输行为规范,奖励和处罚并举。优化分类技术,应用于每一个步骤,希望未来可以用科技手段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引入机器自动分类,投入厨余处理设备,采用可降解垃圾袋,尤其在分类运输方面,希望能用监控等科技手段做到透明公开,让居民放心、安心,激励居民源头分类的积极性。对于垃圾箱房定时开放投放存在的问题,在未来操作过程,建议能用密码、二维码、电子账户等多种形式,逐步做到自动投放,避免箱房关闭期间乱投放等现象。

(四)明确责任义务,多方协作形成合力

    目前,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全覆盖的难度较大,老旧小区、商品房各自存在难题,分类给居委会、物业带来不小管理压力,物业费涨价引发了居民矛盾。希望立足中国和上海的具体情况,尽快制定颁布《上海市垃圾分类及处理办法》,实现垃圾分类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方针。全面推动《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物业公司等在垃圾收取源头、运输、处理和运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义务,明确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属地街镇推进责任、作业企业收运责任、中转环节监督责任、末端环节分类处理责任,确保每个环节分类到位,并对混合驳运的行为进行处罚,减少二次污染,提高循环利用。

 

 

专题调研小组:

召集人:林华

成 员:王伟文、王锦秋、王莲峰、步洁、陈颖、陈璐、罗晓霞、钱佳凯、徐立、高倩倩、鲍薇华、滕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