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虹桥街道人大代表组关于各类典型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18-10-15
  • 点击数:36556

 

各类典型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垃圾的种类和总量不断猛增,对社会和环境不利影响和挑战日趋严重。垃圾减量、分类处置和资源的适度循环使用,是切实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实现人、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要求和必然途径。
今年2月,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上海要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政策完善、技术先进、社会协同,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长宁要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垃圾分类最好的城区之一”的奋斗目标。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虹桥街道主动对标,力争成为长宁乃至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最好的街(镇)之一。街道针对辖区内不同类型的居住小区的特点,从小区硬件垃圾箱房、小区居民、“三驾马车”(即居委、业委和物业)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因地制宜制订方案,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沪机管〔2017〕99号《关于推进本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沪府办规〔2018〕8号《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和沪分减联办〔2018〕5号《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的要求和布置,本市要在各级各类单位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为此街道召开辖区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布置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相关要求》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要求》,并签署“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承诺书”。
街道在前期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组成项目组,对辖区内典型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的规划、方案、困难与对策等做了专题调研,以及时梳理共性问题、交流实施经验,全面稳妥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调研结果
参与调研的典型单位和初步调研结果如下。
【典型单位1:公共卫生机构】
单位名称:上海市血液中心
1、单位性质和特点
该单位是本市市区唯一的采供血服务机构,是市卫生计生委直属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血液采集、制备、供应、输血科研及教学。中心年采血量32万单位,服务献血者23万人次,向全市129家医疗单位供血近75万单位。中心占地面积13,320平方米,共有大小楼房10幢。中心内设部门、科室共23个,职工总人数约480人,执行8小时工作轮休制度。
2、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中心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将垃圾分类工作与中心精神文明工作、志愿者工作结合起来,从动员、职责、经费、目标等各方面,精心规划、着力推进。中心通过签订垃圾分类承诺责任书、明确各级干部、各部门/科室的职责、结合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工作,将垃圾分类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等作为外来受控文件,进行协同管理。
3、问题与措施
(1)中心业务工作区域比较分散,工作时间不同,不利于分类工作的监管。中心的保洁工作采取外包服务形式,垃圾分类启动后,要与保洁公司协商调整人手和工作安排。中心的业务部门每天接待各类外来人员500多人次,外来人员和公共场所(如献血服务大厅等)的垃圾分类工作要由专人进行引导和宣教。
(2)分类容器。中心目前大楼内未拥有四类收集容器,虽有垃圾箱房但也未设置分类垃圾容器。拟统一增配购置不同容积的分类容器和各类标识标签,并计划为各科室统一印制标签贴,用于粘贴在各科室产生的垃圾袋上,以便追溯和监管。
(3)转运收运。中心目前产生的垃圾有:医疗废弃物、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和建筑垃圾。收运单位均为上海市和街道辖区内统一的有资质的公司。中心要对标相关文件要求,寻找有资质的经环保部门许可的收运企业对有害垃圾的收运。
【典型单位2:商务楼宇和商业场所】
单位名称:虹桥开发区商务楼宇(包含新虹桥大厦、新虹桥俱乐部、新虹桥中心大厦、东方国际大厦、新虹桥商厦及天虹大楼)、虹桥友谊商城、银行网点。
1、单位性质和特点
这些单位均为相对开放的办公场所或商业网点,流量大,且因来店回头率不一致,故始终处于流动和变化的状态。
2、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方案实施以来,员工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工作出现显著进展。
(1)通过各类宣传,引导员工、租户落实垃圾分类。商城卖场管理人员在巡场过程中,主动引导和告知顾客在商场的什么位置有分类垃圾桶、如何垃圾分类处理等。
(2)制定规章制度,确立作业流程。设计《每日垃圾清运统计表》,张贴《垃圾分类物流去向表》,定期做好岗前培训,确保保洁员知晓垃圾基本分类的内容。
(3)给予硬件保障。分别配置了分类收集容器和对应的四种垃圾分类标识。
3、问题与措施
垃圾分类方案实施以来,源头减量效果不显著,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瓶颈。
(1)通过培训提高人员意识员工、租户、顾客对垃圾分类意识均有待提高,楼宇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垃圾分类知识仍然不足的问题,需要区别不同岗位,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提高分类方案的效果和效率。
(2)物业管理成本增加。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垃圾处理的专业部门,承担了垃圾分类过程中最大量的工作,可能要适当调整物业管理费,以平衡增加的成本和开支。
【典型单位3:酒店业】
单位名称:虹桥宾馆。
1、单位性质和特点
宾馆酒店是为客人提供歇宿、餐饮的综合性服务性经营性场所。有职工和住客,对象复杂,住店客人处于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产生的垃圾种类也较多,有干、湿、可回收和有害四类。
2、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根据街道工作要求,对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进行了梳理和检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台账,责任到部门,划定各类垃圾倾倒区域及归属,垃圾房改造,相关标识上墙。
(1)广泛宣传,加强意识。宾馆内广泛告知和宣传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制度,逐级培训。引导员工加强意识、积极参与。
(2)注重投入,构建体系。宾馆拨出专用款项对垃圾房进行装修改造、分类垃圾桶进行添置购买、标志标识及宣传海报的印刷张贴等等。
3、问题与措施
(1)目前宾馆的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由员工落实,住店客人参与度不高。计划加强对宾馆客人的宣传和引导,在客房中增设干湿分离的垃圾桶,便于宾客积极参与。
(2)宾馆的餐厅很多是由外单位租赁经营的,单独与环卫局签订垃圾清运合同。宾馆虽然可以传达有关要求和规定,督促相关企业落实,但是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约束和制约。宾馆要认真担负起对租赁企业垃圾分类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必要时可以通过发放告知书、整改单等,加强督促。
三、总结和建议
上海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办法》、《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和《通知》等相关文件,都明确垃圾分类工作的方向、目标、任务和计划,要在居民区和各类单位中逐步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前期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好经验,如党建引领、多种组织有机地整合;加强宣传和培训,营造氛围;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落实监督考核机制等。区内单位根据区、街道的工作要求,制订和落实分类工作计划,垃圾分类的意识在不断建立、习惯在逐渐养成。但是垃圾分类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稍有松懈就会反弹,成效容易消失,其持久性、艰巨性,不容轻视。
对典型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调研,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单个单位难以解决的,需要在政策设计、全局层面才能逐步解决。具体问题和建议如下。
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十分普及的快递、餐饮外卖等,每天产生大量新型垃圾,品种杂、体积大,而许多单位和楼宇最初筹建时建造的垃圾箱房先天条件不足,不能有效处理和容纳这些垃圾。
建议1:由于商务楼宇物业资源寸土寸金,垃圾箱房占地面积一般较小,部分没有垃圾箱房(合用),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破旧,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协调,统一规划建设。
建议2:对湿垃圾破袋难和新型垃圾问题,建议尽快研究开发价廉物美的可降解垃圾袋,方便人们投放。要重视垃圾桶和清运车辆的清洁和密封工作,避免因湿垃圾回收中的冒滴漏而造成对环境二次污染。
建议3:有关部门要及时公布有资质进行垃圾驳运的企业名称和业务考核结果,规范有害垃圾的转运收运。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利用人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不断强化提高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将垃圾分类意识植入人心从而落到行动之中。
建议4:宣传部门要根据不同的受众人群(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孩子们),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报刊折页、电视广播等宣传载体,利用地铁、公交、轮渡、火车站和飞机站等不同的平台,建立全方位立体的宣传网络,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建议5:将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纳入全市文明单位创建、文明街镇、城区等达标创建评比中,提高权重或是执行“一票否决”制。
3、形成社会合力,构建良性循环
发挥专业部门、社区基层和自治组织作用,让垃圾分类工作在基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闭环。
建议6:市、区保洁、房管部门在优化管理激励办法中,明确保洁、物业公司垃圾分类的责任,加强督导。财政可以考虑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而增加的成本适当给于补贴。
建议7:针对积分兑换不便的情况,统一安排绿色账户服务网络,增加兑换点,兑换频次,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居住小区到工作单位,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建议8:加快直接推动中小学校、医院等单位带头实施垃圾分类。尤其是学校,如果直接把垃圾分类纳入学生日常校园培育体系,对整个社会长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将意义重大。
4、尽快建立立法执法保障体系
应从顶层设计,系统考虑,涵盖城市居民、辖区各级单位、政府部门、基层组织、保洁、物业公司到转运处置企业的各自职责,震慑和处罚等手段,完善法治保障体系,起到更好地监管和约束作用。
建议9:在外来人员办理临时居住证手续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向其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施材料。
建议10加强对分类收运服务单位的监管,杜绝源头分、转运混。
建议11探索有效的垃圾分类执法实践。研究对小区垃圾分类中对小区物业、对居民个人的执法实践,形成对垃圾不分类的处罚震慑。
 
 
专题调研组:虹桥街道人大代表组
召集人:朱永明
成员:胡煜昂、牟浩、孙青、张霆、方菁菁、方仲杰、黄妙莉

附件:各类典型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调研报告(2018).doc

提示:如无法下载,请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