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视窗

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往实处走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19-12-26
  • 点击数:138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18年11月,习总书记来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并强调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结合区域实际,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高,分类纯度逐步提升,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街道人大工委以周家桥街道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等形式,对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目前的现状、难点、成因等方面做了调研分析,并形成了相关建议

一、周家桥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情况

垃圾分类新时尚,绿色环保伴我行。位于美丽苏州河南岸的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积极响应长宁区提出“努力创建全国垃圾分类最好城”的号召,勇于先行先试。自2018年6月以来,在没有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前提下,大胆研究,摸索实践,创造性形成了“五动五率”和垃圾分类“十八招”等工作模式,即:党建引领全力带动,提高党员骨干“示范率”;家庭企业全面发动,提高居民员工“知晓率”;“多位一体”全体行动,提高各类主体的“参与率”;分类志愿者全员推动,提高指导监督的“管事率”;箱房管理员全程调动,提高末端分拣的“实效率”。

目前,街道56个小区100%实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居民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均达到98%以上,湿垃圾破袋率达到9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50%以上,10个原楼层设桶的小区100%实现撤桶。街道中山公寓居民区以“美丽楼道”“中山绿网格”“中山一街坊”三个自治项目为抓手,编织楼道自治、小区群治、区域共治三级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网,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先后接待了全国人大、人民日报等重量级单位前来采访。沿街460家商铺上门分类收集全覆盖,辖区50家单位100%实行垃圾分类,88%以上达到分类要求。

2018年街道成功创建上海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街镇,2019年9月通过上海市示范街镇复核,2019年11月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中达到“优秀”标准。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垃圾分类定时时段设置不尽合理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小区定时采用的是早晚两个时段开放垃圾箱房,但居民由于个人习惯、工作时间等原因,投放垃圾时段存在差异性,一部分居民反映,垃圾投放时段较少,对生活造成了不便,部分居民直言:“不怕多走几步路,就怕投放时间赶不上。”这反映出当前上海地区垃圾分类定时时段设置不合理的实际问题,没有照顾和考虑到部分居民个性化作息对投放时间需求,有待合理调整

   (二)大件垃圾清运不及时

对于大件垃圾堆放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标准,但由于各小区大件垃圾堆放点的先天条件、后续管理都存在差异,尤其是露天堆放大件垃圾的小区,如果清理不及时,居民会有意无意地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大件垃圾处,影响环境卫生,引发居民反感,甚至因此对政府垃圾分类工作方法产生误解,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增加难度。目前大件垃圾堆放点位较多,清运时间有限,清运公司车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垃圾清运能力较弱,确实对垃圾分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三驾马车”合力不够

街道56个小区,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三驾马车”(即居委会、业委会、物业)齐抓共管、攻坚克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往细处、往实处走、往深处做,为街道成功创建上海市首批示范街镇,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协调、配合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区还存在“三个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1、个别社区党组织职能定位不到位。居民区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但部分居民区党组织存在认识偏颇,感到垃圾分类上“不存在领导关系,都是平等的,要相互配合”,造成垃圾分类工作缺少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积极性调动不上来,“统”不到一起,“合”不到一块。部分居委会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的组织、动员、宣传和指导工作上不够有力。“三驾马车”缺乏有效沟通、缺少工作机制、缺少合力支持。

2、一些小区的物业担当作为不到位。《条例》第25、26、27条表明,物业作为管理责任人,应当担负“容器设置、对投放人的指导、驳运生活垃圾”等职责。但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物业单位存在“居委会应走在前面,我们配合就行了”等错误观念,物业责任感弱化、担心得罪业主等问题,使得物业单位不愿意承担垃圾分类的管理责任。

3、部分业委会支持程度不到位。有的业委会责任和义务发挥还不够明显,对居民的宣传、引导、劝阻不够积极,存在观望、谨慎的态度,甚至有极个别的业委会成员间意见不一致,影响到小区业主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垃圾分类管理经验不足,居民分类意识较弱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上海地区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是全国首例,未有先前经验可以借鉴。单位、个人认识不一,管理团队的实践经验不足,都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理监督部门、单位、个人都应该积极思考,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合理的工作机制,坚持宣传入户,宣传内容实时更新,共同应对垃圾分类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二)联勤联动工作制度不健全

    垃圾分类联勤联动需要各主体部门的配合和协作,社区管理办、街道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城管中队、街道网格中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单位等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主体,相互间的沟通协调也十分重要。目前街道尚未形成上述部门间有效的关于垃圾分类工作联动工作机制,规范约束部门件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效率。

   (三)执法成效尚未显现

垃圾分类需要从“强制”变成“习惯”,单位、个人垃圾分类习惯需要逐步养成,面对一些无视条例》,与分类工作背道而驰的单位和个人,就需要采取处罚手段。强有力的执法力度,也能确保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帮助推动良好分类习惯的养成。当然,在实行执法处罚的同时,必须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基本建成和日常运转。

四、调研建议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起垃圾分类“同心园”,让“三驾马车”同频共振不间断

定期召开“三驾马车”工作例会,学习和掌握市和区第三方检查标准,并将任务分解到“三驾马车”负责人,解答居民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商议推进阶段遇到的问题。结合小区实际,落实源头分类和四分类标准,围绕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要求,编好小区垃圾分类“协调网、管理网、自治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街道对物业单位考核评议中,应体现垃圾分类专项工作的成效。居委会要加强对业委会的工作指导,加强业委会在承担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二)听取居民意见,合理规划垃圾投放时间

针对部分居民反映的由于工作太忙、错过投放时间等问题,“三驾马车”在上门宣传动员的同时,调研居民合理的投放时间需求,坚持“一小区一方案”,要在确保不影响分类投放质量、居住区环境的前提条件下,适当调整投放时间。有条件的居住区可以设置“错时投放点”、增设洗手池、安装照明设施,方便居民投放。

   (三)部门形成联动,加强工作力度,保证宜居环境

为减少大件垃圾及湿垃圾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首先,建议增加垃圾清运次数,保障无明显长时间垃圾堆放、垃圾腐坏产生异味等情况;其次,以网格化为抓手,做实联勤联动,完善居住区大件垃圾发现、处置、清运工作处置流程,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

周家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下,多层联动、多位尽责,将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全面、持久展开。2000多名社区及“两新”组织党员被吸引进来,自觉加入了街道56支志愿者队伍,带头垃圾分类、带头包干箱房、带头攻坚克难,成为垃圾分类的骨干力量。街道人大代表组积极参与,走访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做好监督指导。全街道形成了区域党建聚焦垃圾分类、在职党员参与垃圾分类、人大代表关注垃圾分类、社区群众自觉垃圾分类的良好格局。

专题调研小组:

召集人:朱文华  徐洁  施健

 员:陈华文  王小柳  刘光华  刘春龙  刘晓晴  李敏  杨俊  吴玉雷  张颉  张颖君  陈铭勋  周婕  周雅琴  钟霄  倪志伟  唐龙英  傅平  岑忠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