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与回音
暂无图片

姓名:季正荣编号:15066

民族:汉选区:13选区

党派:中共

代表组:华阳路街道代表组

代表联络室地址:定西路1289号代表联络室电话:80110014

关于区十四届五次人代会期间第069号书面意见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党中央和政府对广大城镇职工居民的医疗卫生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出台许多惠及民生福祉的新政策,改善了医疗环境和诊治条件,过去一直困扰市民的“看病难”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的缓解。但是,随着上海进入老龄化城市,耄耋老人健康长寿欢度晚年,表明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对人权的尊重。随之却产生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难看病”的矛盾。所谓“难看病”,即一些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包括与子女分居、独居的老人)患病后因行动不便无法单独上医院求诊。有的即使上了医院,则要动用几个子女请假调休。有的老人为了照顾小辈而隐瞒病情,造成“小病拖着不看,拖成大病重病,为时已晚”的局面。咎其缘由,就是行动不便的老人难以上医院看病所致。据调查了解,这类情况在老年人中间十分普遍。如:老年人患重病在医院手术或治疗后,医院迫于床位紧张,病员考虑经济等因素,便回家疗休。但是他们并非真正的康复,仍需不断地诊断、护理、观察、输液、换药等,但老年人卧床不起,行动不便,都迫切希望有医师、护理人员能定期登门进行诊断治疗,提从医疗服务。目前,不少医院和社区医疗中心都开设家庭病床科,可是这些家庭病床科由于人员定编少,根本派不出人员出诊服务,病员又难以自己上医院,有的被迫中断治疗,导致旧病复发重返医院,如此往返折腾,既劳民又伤财。老人与家属都叫苦不迭!因此,建议区卫生、民政部门,统盘研究考虑,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居家养老和家庭病床服务网络系统,充实一定的社区医疗服务力量,扩大家庭病床的受益范围,切实解决行动不便及老年人的“难看病”问题,为人民造福祉,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回复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直接贴近人民群众,也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所以我局根据国家卫生部、市卫生局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要求,近几年来开展了纵向整合,人事聘用上采取返聘、挂编流动、晋级前下基层服务等多种形式,使二级医院的人才下沉到社区,不断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的医护力量,提高全科诊疗能力,努力为社区居民更好地服务。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力量不断充实,我区建立了社区全科服务团队,目前共有42支全科团队,主要工作是为了适应社区医疗工作新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有了全科团队的基础,我区家庭病床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2007年初的4600张,到了2008年初增加至5518张。1年内新增家庭病床900余张,大大地缓解了家庭病床的紧张,目前我们尽一切努力让60岁以上行动不方便的病人,能够得到家庭病床的治疗服务。2008年起长宁区卫生局针对出院病人尚需进一步康复治疗的特点,建立了社区医生对出院病人的随访制度。规定对本区户籍居民,只要是在区属二级医院住院的,在病人出院后,二级医院立即通过长宁区卫生信息网将病人治疗信息传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信息后社区全科团队在3天内登门对病人进行访视,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给与护理、观察、输液、换药和康复指导,如病情需要立即为病人建立家庭病床继续提供医疗支持。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展了中医进社区、中医治未病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与街道和居委会合作,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今后动态监测特定人群的健康状况打好基础。区民政局也按照市政府的有关政策开展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且生活需要照料和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居家养老的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和助急的服务。为了改变老年人“难看病”的状况,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实事,我局将继续和民政局开展合作,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实际,探索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五、改造竣工验收后,移交物业实施长效管理。   据悉,区房地局已与虹桥街道办事处共同于2009年6月底前完成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