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与回音
暂无图片

姓名:朱梅芳编号:16226

民族:汉选区:89选区

党派:无党派

代表组:程家桥街道代表组

代表联络室地址:哈密路1955号代表联络室电话:22300058

关于改建并开放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库的书面意见(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建议第103号)

    近年来,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库失火的事件频发。2017年,长宁区发生了两起影响较大,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事故——“6.14”邮航小区、“7.29”天山三村小区电动自行车库火灾事故。这些事故多发生在老旧小区。私接乱拉电源线路、线路老化、电池陈旧、充电设施不规范、超时充电、超负荷用电、违法改装电瓶等,都是可能引发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的原因。除此之外,电动自行车密集停放、夜间集中充电、缺乏必要的消防措施,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在电动自行车库失火时,火势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导致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所有的车棚暂停电动车充电服务”导致部分居民私接乱拉电源线路,从自家拉线充电,电线从楼上直接接到楼道内的电动自行车,这致使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所引起的火灾事故的隐患又再一次出现。经验证,一辆电动自行车被点燃后,1分钟左右,开始冒出刺鼻的浓烟,随后发生爆炸。用红外测温仪器测量:1分钟时,电动车起火达到了604℃;3分钟时,火焰温度已经蹿升至1200℃。由于电动车部分材料属于化学制易燃可燃物,因此起火后,会伴有大量有毒浓烟,极易引发伤亡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改建完工并开放电动自行车库前,在居民区设置临时集中充电点,方便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并减少隐患。另外,对于电动自行车库的改建,希望可以尽快完工并开放使用。建议采用不燃材料,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并在电动自行车库内规划配建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的充电设施,所有线路使用绝缘穿线管,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设施、电瓶使用年限、车辆停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


回复内容:
    去年6月中旬、7月下旬,我区相继发生两起电动自行车棚火灾事故,引起区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做出批示,并牵头组织召集区综治办、区社建办、区房管局、区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全区电动自行车棚排查整治工作。去年年底前,全区累计完成738处违规车棚人员清退、消防改造,清退586人。今年以来,区综治办牵头区社建办、区房管局、区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财政局等部门,将电动自行车棚排查整治工作纳入区“家门口工程”,严守“人车分离、应退尽退、留需隔离、限用值班”底线,进一步加快非机动车棚违规住人清退、智能升级改造,努力在城市管理精细化上下绣花功夫,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长宁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家底”。结合大调研工作,梳理汇总电动自行车棚底数情况,根据财政托底、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等三类管理主体,进一步梳理汇总消防改造、人员清退等整治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整治工作方向。一是实地考察,走基层察民情。实地走访天山路街道,全面了解街道通过拆除隔间、更换顶棚,硬件升级除隐患;通过安装监控、IC门禁、安全卫士、云卫APP、投币充电桩等设施,智能改造提能效;通过成立车棚自治管理组,自治管理创机制,进一步提高非机动车棚的安全等级,在全区乃至全市树立车棚改造的标杆。二是集中恳谈,重倾听集民智。牵头召集各街镇社区平安办主任,深入了解全区非机动车车棚底数现状、整治难点和智能化升级改造亮点、实际需求和工作建议,进一步明确车棚改造标准、资金来源等要求,规范升级改造清单。三是问卷调查,摸底数听民声。制定下发表格问卷,全面梳理全区1153个非机动车车棚底数,根据街镇托底、居民自治、物业管理等管理主体性质,逐一形成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解决清单,为全区车棚智能化升级改全面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家门口“心腹大患”。 二、亮“标准”。区综治办牵头区社建办、区房管局、区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财政局等部门,汇总制定全区电动自行车棚建设管理集成标准。一是明确改造标准。按照《上海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场所建设导则(试行)》相关规定,汇总梳理全区车棚建设的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车棚烟感报警、电子防盗门、视频监控、充电装置、紧急求助、顶墙地、消防喷淋、灭火器等改造内容。二是明确资金来源。区财政局严格界定财政保障车棚改造范围控制在无物业管理且政府托底的售后公房小区,根据各街镇前期调研,共计139个车棚,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其他虽有物业管理但物业筹措困难的售后公房小区,通过自筹资金进行改造,或者是通过家门口工程和精品小区建设予以保障。 三、促“整改”。一是率先改造。无物业管理且政府托底的售后公房小区率先改造,在区财政局认可确认经费后,迅速开展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智能化车棚推广应用,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级,充分体现出宜居社区的优势。二是严守底线。坚守“人车分离”的底线,制定出台关于居民自治车棚日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车棚所在居委会是管理指导的主体,通过居委会发动居民建立“车棚民主自治管理小组”等载体,开展自治共治管理,通过指派志愿者收取停车费,并定期公布账本,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将管理费投入车棚的电费支付、设备维修及志愿者补贴,实现良性循环、长效管理。三是逐步规范。积极依托区属物业公司,发动物业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引导业委会出资,推动物业管理的车棚逐步落实整改,确保“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 四、重“长效”。一是强化教育宣传引导。区委宣传部等部门通过报、台、网等主流媒体,定期开展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宣传,切实提升居民防范意识。区综治办、区消防支队等部门和各街镇,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新媒体,通过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而告之电动自行车棚安全隐患和车棚住人的危险性,定期推动我区电动自行车棚升级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推送电动自行车棚安全使用提示。二是建立健全常态巡查机制。各街镇充分发挥“四位一体”平台作用,会同区消防支队、派出所、各居委、相关物业公司定期开展日常巡查,重点检查车棚是否存在住人、是否安装简易喷淋及烟感报警器、是否对不能采用自然排烟的车库及地下车库加装机械排烟设施、是否对车棚进行集中设施增设及改造、是否加装自动断电装置,对发现的车棚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整改,严防车棚隐患整治后回潮。三是探索建立车棚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街道平安办、服务办、党政办、防火办、管理办和自治办的工作职责,指导居委会合力保障车棚安全、有序管理。 区政法委 2018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