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养老院投入力度的建议(区第十七届三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09号)
疫情期间,养老院的老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总体来说,基层医疗设施仍旧比较薄弱,卫生服务中心、各大医院床位紧缺。
建议:一是探索提升家床服务比率,扩大养老院的医疗资源。二是加强养老行业队伍建设和培训,提升一线护理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三是注重护理员的心理疏导,提高护理员行业地位和收入,增强社会对一线护理人员的认可度。
回复内容:
宿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养老院投入力度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是深度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区,截止2022年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23.1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3.9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7%。近年来,长宁区民政局积极主动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实际,依托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和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等试点契机,通过新增床位数量、提升长期照护能力、加大综合监管力度、优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持续助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牵引,推动养老设施稳步增长。根据《长宁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2023-2035)》要求,目前,我区养老床位总数达到6881张,护理型床位4171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6%,认知症照护床位393张。今年,区民政局以“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为抓手,持续新增养老床位80张,改建1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为基本养老服务和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提供支撑。在社区方面,将新增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5家社区老年人助餐场所、5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和2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做强“社区综合体+家门口服务站”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提升“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辐射面。
二是深化医养融合,提升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水平。通过养老院与护理院整合设置、内设医疗机构、签约服务三种方式,长宁区“医”“养”结合已达到100%,积极开展“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服务试点,完善服务清单和服务流程;全区家庭医生与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近12万,签约覆盖率超过85%,服务满意率连年超过90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各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积极推广以“三站一体”为基础、康养驿站为补充的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完善居家医养融合模式,打造长护险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家庭照护床位为补充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2021年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扩大至所有街镇。持续发展护理型床位,床位数量保持在总床位的60%。深入推进机构、社区和居家医康养护服务融合发展。作为全市首个实现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全覆盖的先行区,长宁区还率先提出推进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小蓝花”行动,通过打造全市首个“小蓝花”市民中心,建立“小蓝花”友好街区样本,完善涵盖区、街、居的“1+10+X”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体系,为老年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专业化全链条服务提供枢纽式支撑。
三是完善政策支撑,加大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力度。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及备案管理,推进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提升达标工作,持续依法打击养老服务机构非法集资与诈骗行为,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开展养老机构年度日常服务质量监测和等级评定工作,将评价结果与区养老机构年度考核和补贴发放挂钩。2022年度,长宁区共有10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获评“优秀”。
四是聚焦四大计划,持续优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持证率“达标”计划,技能等级持证率达76%以上;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尖兵”计划,力争市级以上赛事“零突破”;开展养老服务机构金牌管理者“选树”计划,培育选拔一批金牌院长;开展养老服务护理等级“提质”计划,提升中、高护理等级持证率占比;落实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等政策,做好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等招生培训;加大培育市、区金牌养老顾问力度,长宁区6名养老顾问成功获评第二届市级“金牌养老顾问”。
感谢您对养老机构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充分借鉴建议内容,持续提升机构服务能级,推动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享有更专业、更有温度的机构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