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与回音
暂无图片

姓名:徐玲编号:17261

民族:选区:30选区

党派:中共党员

代表组:江苏路街道代表组

代表联络室地址:愚园路909弄2号代表联络室电话:62520234

关于历保建筑修缮的建议(代表团建议)(区第十七届三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34号)

一、江苏社区历保建筑概况 江苏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辖区内现有老洋房322幢(占全区的40%多),合计24.7万平方米,其中优秀历史建筑188幢(占全区的58%),是全市拥有花园洋房较多的街道之一,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在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街道持续推进历保建筑修缮、新式里弄房屋改造等工作,切实改善了城区面貌和居住环境,百姓获得感很强。2023年,长宁区明确将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档升级宜居品质。江苏社区是“两旧一村”改造的主战场,在这一方面有很大工作空间。 二、困难瓶颈 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在联系社区、选民接待等活动中,几乎每次都有历保建筑修缮诉求,主要表现在: 1、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历保建筑长期处于高密度、超负荷使用状态,加之前期住户擅自改造,建筑本体遭受较多物理性破坏。楼梯狭窄、线路老化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厨卫合用现象突出。由于“72家房客”的存在,原先的“一厨一卫”布局已经不适合多户居住,厨卫合用现象普遍。 3、政策瓶颈依然存在。鉴于目前对历保建筑修缮的政策限制,一方面,很难启动相应修缮工作,政策空间与居民期盼尚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部分产权复杂的房屋居民交易困难。 三、意见建议 1、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希望进一步优化政策法规,从制度、系统上解决历保建筑修缮难、交易难和保护利用难。相关部门凝聚合力,落实监管检查、保护利用等职责,制定系统保护和开发方案,周期性做好修缮,确保财政投入力度。明确产权方、使用人的权利和责任,共同保护历保建筑。 2、坚持因地制宜,回应居民需求。建议坚持以民为本,保护和开发并重,“里子”和“面子”兼顾。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研房屋结构和使用人具体需求,“一点位一方案”做好方案设计和意愿征询,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独立厨卫等具体需要。解决水电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老化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在保证原有弄堂民居布局风貌和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对沿街面的历保建筑适当调整使用功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3、攻坚“两旧一村”改造,提升居民感受度。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家门口”工程等民生实事惠民度高,但目前改造范围有限,一些具备改造条件的历保建筑、旧式里弄等房屋难以享受相关政策,零星分布的点位推进力度有限,居民希望扩大政策覆盖面,也希望帮助解决修缮过程中过渡等实际困难。

回复内容:
   徐玲: 您提出的“关于历保建筑修缮的建议”的代表团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基本情况。长宁区作为历史保护建筑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区,现有老洋房约47万平方米(花园住宅、新式里弄、老公寓),主要分布在新华路、华山路、愚园路、江苏路、虹桥路、武夷路、泰安路等沿线,其中花园住宅全区约26万平方米;新式里弄约18万平方米;老公寓建筑约3万余平方米。大多建于建国之前,原均成套使用,历史原因造成多户居民合用厨卫。其中121处为优秀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愚园路、新华路、虹桥路、衡山路复兴路四个历史风貌保护区。长宁拥有优厚的历史保护建筑的资源禀赋,深厚文化历史底蕴未完全得到发掘,四个风貌区中除虹桥路以外,其他三片保护区均以居住为主。为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保护性修缮有序推进 1、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有序推进 2018年长宁区启动试点完成岐山村1.4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自2019年起每年区政府都会安排3万平方米的老洋房修缮来推进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同时也根据居民的意愿,对房屋内部的厨卫进行改造。2023年区房管局结合城市更新等内容,统筹排定了2023年约2.6万优秀历史建筑和里弄房屋保护修缮项目,如武定西路1251弄、大西别墅等,前期手续办理中,拟今年有序开工。着力探索老旧房屋居住条件提升和生活环境改善的工作,不断提升长宁群众在居住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长宁区持续推进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叠加内外大修 本区现有新式里弄房屋18万平方米,集中于江苏、新华、华阳的长宁东部3个街道。2021年启动试点3万平方米,按照“一年试点、三年实施、五年完成”的计划,依据“四不一自愿”政策原则,采取“分割改独用、新增变独用、整体提升、设施完善”等四类改造方式,“螺蛳壳里做道场”设计出“一卫一方案”,我们合理利用居民原有卫生部位或居民自有居住空间内,让居民从中挑选满足自身需求的提升样式。改造内容包含墙地砖、马桶、吊顶以及淋浴、台盆等设施设备,尽力符合居民日常需求,同时在有条件改造合用厨房设施的,在居民愿意的前提下,对厨房设施一并改造。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全部改造。2023年拟再新实施5万平方米。 二、持续牵头做好优秀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工作 1、牵头做好日常管理。区房管局协同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针对优秀历史建筑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工作协同,推动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管理执法效率,做好优秀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工作。 2、有序实施智能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区房管局推进实施智能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将相关数据纳入“一网统管”平台。共计安装2088个,应装已尽装,同时已安装设备数据已纳入城运中心平台,报送心跳信息。 3、启动优秀历史建筑调查评估工作。根据市房管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相关工作要求,长宁区房管局委托专业单位和技术人员开展2023年度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年度评估报告编制工作。针对我区部分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核准基础信息及保护要求、保护利用情况、责任落实情况及综合评估结论等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水平,延续历史文脉。 三、探索研究老洋房承租人交易使用权事宜 对于产权复杂的老洋房,探索建立市房管局、区局房局、区房管集团、街镇的联动机制,一事一议,在政策规范许可下,充分尊重使用权人意愿,各部门与单位创新突破,协作配合,发展利用与保护并重,全力支持,帮助承租人满足使用权交易的需求。 四、党建引领,人民民主有实效 江苏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社区两委班子与居民区党员带头亮身份、作表率,邀请物业、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向群众宣传不同房屋的改造政策,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沟通,现场敲定新设施的规格尺寸,甚至墙砖颜色等具体细节。面对大量的方案设计图纸,在房管局牵头做好培训后,居民委干部内部开展自学、弄通搞懂才能有的放矢上门做工作。居民委干部利用休息时间,以“5+2、白+黑”工作干劲,召开各类居民区联席会议、居民自治会议等形式,为大家搭建协商讨论的平台,使政策宣传、征询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属地社区对于群众提出的诉求进行分类,逐个分析化解,当好“老娘舅”,房屋修缮后,会同物业为后续的维护,当好“指导员”。 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贴近群众,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精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工作机制与经验,使我们长宁精品城区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宝贵意见,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结合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