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的建议(区第十七届五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16号)
根据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当前大约有300万名灵活就业着。和全国的灵活就业市场(约2亿人)相比,上海的灵活就业市场仍有很大空间。此外,由于灵活就业者因属于单位的非核心员工,普遍存在缺少工作指导、工作安全感低、工作自主性差等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体验。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包容、支持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幸福感,将灵活就业渠道完善成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和困难人员的职业生涯“新赛道”。具体来说:
一、建议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发展、优化公益组织或第三方机构,帮助灵活就业者走好职业发展之路。目前政府从用工制度、薪酬标准、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出台政策。这些政策和帮助切实地提高了就业率、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经济性指标,但对灵活就业者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规划满意度等主观但又会影响其日常幸福感的指标的关注程度,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建议职业培训机构、社会就业帮助机构组织相应培训活动,提高灵活就业者职业生涯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帮助其树立“即便是灵活身份,同样也能获得职业长期发展的观念”,满足其组织稳定性偏好。
二、建议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关注劳务派遣、外包之外的灵活就业者。我们针对长宁的近300名灵活就业者进行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派遣、外包类员工的各项感知在灵活就业者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他类的灵活就业者相对较低。因此,建议进一步将政策和帮助惠及其他类型的灵活就业者,规范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建议开展针对从业经历有限、收入偏低、年龄偏低的灵活身份员工的专门培训,帮助他们走好职业发展中的初期阶段。
三、建议在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中加入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内容的介绍。从调研可知,大学学历(43.73%)层次的灵活就业者占有重要比例。但是,这类的灵活就业者同时在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幸福感上处于较低的状态。在信息革命和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为某一企业供职一生的传统职业发展道路开始不断变化。因此,建议适时改变在校学生传统的职业发展观念,引导其梳理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者主动选择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