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城乡养老服务,提升社会养老信息反馈及应用效率的建议(区第十七届五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29号)
中国现阶段正逐步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这个问题也日趋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2022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上海市的相对应比重更是达到36.8%和28.2%。为老年群体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完善的社保体系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事情,也是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内容,越发凸显重要性和紧迫感。
政府推出了各种养老护老的措施和产品,老年群体如何及时有效的接收并能参与其中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以“长期护理险”为例,基于自己的思考,提出如下建议和设想:
1)积极统筹和组织社会资源,开发出养老类服务产品,诸如“长期护理险”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政府部门牵头,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医保办)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协同推进,定点社会护理服务机构负责操作。
2)扩大宣传力度,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和宣传方式向老年群体进行告知。老年人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电视及网络媒体,可以加大产品宣传的投放频率,同时结合线下社区活动来提高宣传有效性。
3)增加养老服务申请的可获取性和便捷性。以长护险为例,申请人只能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绿色通道”评估,同时,相关定点评估机构在接到受理信息后的3个工作日内出具评估报告。除此之外,很少有渠道和地方能够提供此类申请服务。建议发挥社区层面的居委,社区医院等节点的作用,提供此类服务申请功能。
4)推动大数据应用及各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主动获取信息并辨别需服务对象,将养老服务的信息反馈和应用功能前置,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更好的保证国家养老资金的使用效率。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资料,生活及健康状况,就医及其他医疗信息,分门别类的各自存储于公安系统,社区街道,医疗系统(各级甲乙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等各层次主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