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产业集聚与总部外迁潮相结合的建议(区第十七届五次会期意见代表建议第077号)
问题分析:
过去4年,已经有13家央企搬离北京,北京的企业总部外迁潮已经拉开帷幕,上海已经成功引进中远海运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2018年至2023年9月全国跨省迁移的高新企业落地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共引进1487家,上海排名第六,共引进67家。
十四五”期间,长宁区的产业布局聚焦“3+3+X”,除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3大重点特色产业、3个加快培育产业外,还要根据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遵循“五型经济”,发展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包括在线新经济、跨境贸易等。可以预见的是,产业集聚才是长宁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X”将带给长宁区更多高端产业集聚的可能性。
对策建议:
在招商引资时将产业集聚与总部外迁作为工作重点,集中资源办大事。研究符合长宁产业特色的可能外迁的总部企业,充分利用长三角核心地位,加大产业特色的宣传力度,制定有吸引力的产业引导政策,做精做优“三级三系”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数字“店小二”等服务品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招商引资。
回复内容:
朱永明、钱渊代表:
您们“关于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产业集聚与总部外迁潮相结合的建议”收悉。
建议中提到的“在招商引资时将产业集聚与总部外迁作为工作重点,集中资源办大事。研究符合长宁产业特色的可能外迁的总部企业,充分利用长三角核心地位,加大产业特色的宣传力度,制定有吸引力的产业引导政策,做精做优“三级三系”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数字“店小二”等服务品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招商引资”,经研究予以采纳,现答复如下:
一、机遇与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快推进央企总部布局优化,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一批央企总部加快搬迁出京。央企规模、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将对迁入地打造产业平台、带动当地中小配套企业发展、增加税收就业和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链稳定性等发挥突出作用。
面对机遇,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和总部企业,有针对性的扩展招商范围,克服宏观上的不利因素,有效提升我区招商引资的能级。2023年,我区新增落地企业6488家,完成全年目标(6000家)的108%;引进重点项目数量850家,完成全年目标(750家)113%,同比上年(719家)增长18%,同比2021年(665家)增长27.8%,取得近三年重点项目引进的最好成绩;上年和当年引进重点项目产税完成31.8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20亿)的159%。
二、对策与措施
1、完善招商体制
在充分整合街镇的人员和服务优势、国企的载体和资源优势、部门的政策和信息优势,构建“1+8+4”原有联合招商模式的基础上优化,进一步强化国有招商平台、招商公司建设,在保持街镇“主力军”作用下,提升国有集团公司招商能级,探索街镇部门和国企双向赋能模式。同时,根据市投促工作统一要求,优化招商考核机制,取消传统的数量考核,增加招商实效方面的考核。
2、推进产业集聚
“十四五”以来,我区坚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做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等3个重点产业,培育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业、生命健康等3个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布局元宇宙、智能网联、绿色低碳等新赛道。2023年,我区“3+3”重点产业完成综合税收370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区税收比重达67%、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作为长宁经济重要增长极,已初步形成在线新经济产业集群,集聚相关企业1700余家,2023年实现综合税收近82亿元。
3、聚焦企业总部
2023年,我区正式成立总部工作专班,持续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举措,定期召开专班会议,明确关键时间、关键节点、关键任务,按照重点总部企业名单开展专员服务制度,确保服务质量,举全区之力共同做好总部增能工作。我区将总部工作与三级三系工作相结合,围绕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服务,使总部服务工作与三级三系工作形成良好合力。坚持促增量和稳存量并举,围绕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即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高能级提升专项行动、高效率服务专项行动、高水平开放专项行动、高精准招商专项行动,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开展“总部行动”。
4、拓展招商渠道
近年来,外部经济形势普遍低迷,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加大,在稳固原有招商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招商渠道。一是聚焦“走出去”招商,通过对现有重点项目中优质分公司、区内存量企业的关联企业进行梳理,争取将其位于外省市的总部或有业务拓展、布局上海意向的关联企业引进长宁,一年来先后赴德国、新加坡、香港、北京、深圳、珠海、长沙等地开展招商、举办投资推介活动。二是注重以商引商。发挥企业系和头部企业的生态转化和裂变效应,通过主动对接、服务企业,从存量企业中衍生新企业。三是加强营商合作伙伴招商。依托知名专业咨询机构、投资银行、商协会等营商合作伙伴开展招商。建立营商合作伙伴项目储备库,由专人与营商合作伙伴对接,提高营商合作伙伴粘性和合作实效。
5、优化政策配置
优化完善运营扶持政策体系,以区域经济政策集成优化为契机,在全面梳理、综合分析区内“十四五”产业指导目录政策、“3+3”重点产业政策和一事一议政策基础上,制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政策,集成优化分散在各条线的政策,合理整合条目、有效精简流程,形成“1+1+N”政策体系,在区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上对外发布,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和企业服务的直达性、精准度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