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
暂无图片

姓名:张雅玉编号:16163

民族:汉选区:63选区

党派:中共

代表组:天山路街道代表组

代表联络室地址:遵义路185号代表联络室电话:62599532

架起一座座连心桥——记区人大代表 、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主任张雅玉

 

    张雅玉做过近20年的居民区书记,连续四届当选为区人大代表,退休后,她成为社会组织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的领衔人,无论角色、身份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她那一颗爱民之心、为民之心,无论在哪,无论做什么,她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怀揣民情簿 为民鼓与呼
    在刚刚结束的区两会上,区人大代表、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主任张雅玉,怀揣着民情薄,怀揣着群众的期待和信任,一口气提交了3个书面意见,还有两个与其他代表联合提交的书面意见,推行垃圾分类、加强犬类管理、完善老公房加装电梯服务,这些书面意见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截至2018年,长宁区多层房屋加装电梯累计立项批复107台、完工16台,均排名全市首位。“长宁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的服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张雅玉在会上直呼。
    她与同样来自基层的另一位人大代表、天山街道纺大居民区书记应平调研发现,目前长宁区多层房屋加装电梯面临这样的现实:一方面老年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大,期望也高;另一方面一楼居民反对多,楼上与楼下居民意见不一致,加装一部电梯成本上升,预计费用大约75万左右,普通老百姓经济能力有限,特别是居住在顶层的老人,再加上许多居民担心老旧小区物业无力承担电梯加装后的维护、保养以及安全等问题。为此,她建议,市区联动,在24万补贴的基础上加大补贴力度,针对楼上楼下居民的不同需求予以出台指导性意见,细化补贴方案;针对老小区,鼓励扶持成立社会组织或自治组织,补上电梯加装使用后的服务“短板”。
    “生命在于运动,代表在于活动”。张雅玉做区人大代表已经是第四届了,期间她还做过两届市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张雅玉走街串巷走访、调研,给市、区两级政府提建议、献良策,做到“怀揣民情簿,为民鼓与呼”。在长期的联系与活动中,她还总结出了一套“一听、二记录、三多问、四思考、五分析、六归纳”的工作方法。张雅玉身边有一样“法宝”——民情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张雅玉走到哪里,听到那里,也记到哪里。她把群众的大事小情都记在民情薄上,对居民的急、难、愁、险等问题及时掌握,尽快解决;对一些共性问题,则整理成书面意见提交,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今,张雅玉的民情簿已积攒了20多本,她提交的书面意见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部分被采纳。张雅玉说,“如果当了人大代表,只享受代表荣誉,不注重学习,参加各类会议不敢发声,当一个‘挂牌代表’、‘无言代表’,不关心选民痛痒,那就愧对了人大代表称号。”
    心中有群众  架起连心桥
    张雅玉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区人大代表。1992年,风华正茂的她从一名纺织女工转型成为一名居委干部。27年来,她扎根在社区,长期担任天山街道天山三村的居民区书记,平时接触得最多的除了群众还是群众,最擅长的也是做群众工作。从2000年起直至退休,张雅玉将自己的家庭电话及手机号码向小区全体居民公开,架起了一条24小时服务热线。这些为张雅玉当好一名人大代表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张雅玉看来,人大代表在政府与百姓之间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在会上敢直面问题,敢说真话,在平时的接待与服务群众中,也要心里装着每一位群众。作为人大代表,张雅玉记得清接待了多少群众,接听了多少求助电话。在接待过程中,她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真诚善待每一个人、每一封信、每一次接待、每一个电话。“用心、用情、用劲、用智慧”,这正是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做社区工作还是做人大代表,张雅玉都一贯遵循的群众工作指南。
    有一次,张雅玉参加天山路街道组织的“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活动,居住在天山三村的一位90岁的老人,向她反映一个“老大难”问题:某部门搭建了一个高大车棚,车棚吊顶影响到他们家通风采光,通过各种途径向多方反映了3年多一直未解决。张雅玉觉得这看似小事,但实际与居民切身利益有关。于是她先后5次到老人家里,实地勘察每一层建筑,并做好其思想工作。但老人态度还是非常坚决,表示必须要给一个说法,否则可能还要继续来反映问题。在走访了长宁区的相关部门,查问了这个车棚吊顶在建造初有否来备案等信息情况后,张雅玉与该部门相关的领导取得联系并确定相约面谈时间。通过数次沟通、现场查看,该部门领导表示居民的事就是他们的事,愿意重新设计方案,整改车棚。春节前夕,车棚拆除,拖了三年的“小事”终于解决了,让老人一家人过了一个开心年。
    曾有人问张雅玉,你成天做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值得吗? 在张雅玉心目中,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把群众的一件件小事解决了,社区才会更和谐。“大事小事要辩证的看,有些小事并不小,别人看来是小事,但对一个家庭和个人来讲,也许就是大事、难事。居民群众向我们反映问题,希望我们帮助解决,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我们的责任啊!我们没有理由不实实在在地去做好这些小事,去为群众排忧解难。”
    党建为引领 群众得实惠
    2014年张雅玉退休后,休息了4个月,在区委组织部、民政局、天山路街道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2015年3月成立了长宁区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运转3年多来,雅玉党群工作事务已成为了一个3A社会组织,并探索出了“4十1”的工作模式,即“党建惠民、自治惠民、法律惠民、健康惠民+社会实践点”。
    事务所以党建引领为导向,扩大党建资源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增强服务力量,取得了“民得实惠 ,党得民心”的实效。事务所开张后,周欣工作室来了,“常思源”法律公益站来了,裴臻工作室来了,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来了,目前,有30家单位与事务所签约党建联建共建。3年多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长宁区卫计委下属各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签约合作单位派出了200余名志愿者进入事务所,为居民提供法律、医疗等各类服务,服务人次2万多人。
    2016年,遵义居民区有一对老夫妻,一直有块“心病”,并为此上访不断,听说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每周三都有法律服务,事务所的负责人还是一名敢于为民请命代言的人大代表,于是慕名过来。老夫妻反映,老夫妻中的老伯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功赫赫,他们家在20几年前曾经有一套位于宝山区的动迁房子,但最后动迁了老夫妻俩并没有分到任何房产及动迁安置费,为了这事老夫妻一直对政府心存不满。张雅玉得知两老的情况后,联系宝山区的相关部门,同时还多次走访当地的信访办,了解有关这套房产在拆迁过程中的一系列流程。张雅玉在长宁、宝山两地往返跑,查阅相关档案,最后了解到这套动迁房子是这对老夫妻的祖辈遗留下来的私房,除了他们,还有老伯的兄长也住在里面,整个动迁过程都是由老伯的兄长处理的,而当时的动迁安置费最终也全被兄长占为己有了,老伯对此全然不知,一直以为是国家没有妥善安排好自己。当老伯听了张雅玉的诉说后,豁然开朗,非常感谢张雅玉澄清了事实真相,也重拾了对党对政府的信任。
    事务所还以社区治理为导向,携手多元共治。事务所成立了第二片区(包括三村、天山、天义、玉屏、遵义和友谊六个居民区)乐惠自治小组,每年开展“微课题”调。事务所还是青年干部实践基地,培训青年干部2000多人次,挂职带教20多人。张雅玉领衔的这个党群工作事务所,一手牵着基层群众,一手拉着社区单位,在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又架起了一座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