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与回音
暂无图片

姓名:李杰编号:16008

民族:回选区:120选区

党派:中共

代表组:新泾镇代表组

代表联络室地址:泉口路68号代表联络室电话:52162703

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长宁格局”的建议(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建议第113号)

2015年3月,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长宁区一贯有重视双拥共建工作的良好传统,早在2011年就率先与武警支队建立“对口支持、共同建设”关系并在全市推广了经验,这次又深入领会贯彻习主席指示要求,迅速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回顾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支队建设,王书记多次莅临支队慰问指导,顾区长多次过问支队全面建设,各级领导也一直对我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指导我们深入贯彻“同学创新理论、同树文明新风、同建和谐平安”工作要求,积极投身长宁区“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建设。支队先后荣获“上海市拥政爱民模范单位”“长宁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荣誉。这些都反映了长宁区军民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但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反思实际工作,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对接协调还不够顺畅。长宁支队领导没有纳入区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导致对全区军民融合工作整体部署不够了解,对在全区军民融合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不够了解,对区委、区政府对长宁支队建设发展的期望要求不够了解,具体工作时还存在不清楚与谁对接、不清楚什么时候对接等问题。二是制度机制还不够固化。长宁支队在推进军民融合工作上,过于依赖既有的“对口支持、共同建设”平台,在协调管理、需求对接、信息共享、评估考核等方面缺乏创新机制保障,有时还停留在自我建设、自成体系、自给保障的发展模式。三是工作统筹还不够系统。很多工作还是由支队与各委办局直接对接,处于相对独立、分散实施的状态,不系统、不完善、不协调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许多重要资源、关键技术、急需平台等仍游离于军民融合之外,迫切需要全面规划、系统归类。对此,我们建议运用“四共”机制,加快推动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合力打造全市领先的“长宁格局”。一是共抓党建固根基。根据部队营区所在区划,将支队、大队、中队三级党组织加入街镇(社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实现联建全覆盖;推动警地基层党组织开展以“互学、互议、互建、互促”为主要内容的“联建共创”活动,支队基层制度创新成果纳入全区体系,适时到地方介绍交流部队创新经验;联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互相选派优秀干部进行党务工作传帮带,每季度共同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和思想互助,强化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先锋模范作用;与区委党校等单位协作开展课题攻关活动,定期邀请地方专家学者来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热点敏感问题,推动理论武装引向深入;对支队在强军兴军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群体和重大典型,协调区委宣传部纳入年度典型宣传和表彰计划,主动跟进、积极推广、大力表彰,扩大部队影响力。二是共学理念强素质。采取挂牌共建、签订协议等形式,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感悟、深化学习效果助力增效;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文化管理干部、专业文艺人才和基层文化骨干培训,推进军事文艺作品依托社会力量创作,促进强军文化繁荣发展;广泛开展军事文化进社区进百姓、地方优秀文化进营区活动,实现军地文化兼容互鉴、同促共进;继续拓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模式,加大对网络运维、影视制作等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力度,为官兵提供全方位知识、技能、资质培训;主动担负中(小)学国防教育宣传任务,选派校外辅导员,开展爱党爱国、国防常识、思想品德、遵纪守法等教育,提升广大学生国防意识。三是共创平安保稳定。以充分发挥长宁支队维稳职能作用为使命,主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部门进一步做好社会面防控,协助搞好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有效净化社会环境,把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完善长宁支队与区公安、安全部门信息共享、态势互动的情报融合机制,做到日常情报信息定期通报、紧急情报第一时间通报、重大情况共同研制;健全完善装备联供联保体系,重点加强分队防护装备、驱散装备、设障阻截、抗洪抢险等专业救援装备以及应急班特种车辆和反恐装备的采购配备;主动参与平安长宁升级版建设,把警民共建与平安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创安领域、改进创安方法、提升创安水平。四是共享资源促发展。完善资金供应保障机制,在支队“对口支持、共同建设”保障经费列入区年度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每年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执勤、训练、文体、生活“四项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满足部队遂行任务需要;深化军需保障社会化,根据任务需求与驻地大型超市、食品加工厂、物流公司等保障单位签订保障协议,畅通军地通用物资日常供应和应急保障方式;构建战备运输体系,与相关交通部门完善应急响应和联动协调机制,制定应急支援预案,组织联合训练演练,遇有情况能迅速组织运力输送;加强军地卫生医疗合作,逐步将支队官兵纳入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为官兵开通绿色通道,切实改善官兵就医条件;推进营房保障社会化,加大对支队官兵经适房、廉租房、公寓房供应保障支持力度,逐步解决官兵住房难题;落实解难帮困措施,对随军家属就业、干部子女入学入托、转业干部安置等问题给予政策支持。


回复内容:
   李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长宁格局”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2015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长宁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地协调小组,并下设办公室,2016年将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长宁实际,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经济动员潜力为契机,深入探索、开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前期工作成果获得上级肯定,2016年我区还在上海市军民融合大会上进行了专题交流。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努力融合区域资源,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体制机制融合,推动军地共同发展 坚持党委总揽、需求牵引、融合发展、统筹管理,在重点领域加强军地深度融合。制定区域军民融合发展工作计划,量化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切实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领导决策机制,细化军地协调机制运作模式,加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加强驻区部队牵头单位与各基层部队之间的信息通报力度,及时汇集、分析部队需求,找准部队建设与地方资源的契合点,推动军地资源共享,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思想、文化融合,构建军地大党建格局。 根据驻区部队驻扎的区划特点,探索建立驻地部队党组织参加所在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互学、互议、互建、互促”的“联建共创”活动,丰富军地学习党的创新理念内涵。推动军地党务工作融合,形成工作经验后,在全区推广。选取部队先进典型,加强表彰力度,扩大部队先进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展现驻区部队建设成果。根据部队需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发动社会资源,参与部队文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根据官兵需求,开设菜单化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提升官兵工作技能,对获得学历提升的官兵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官兵提升文化素质。推动军地文艺创新、军地文化交流,促进强军文化发展。发挥部队资源优势,组织官兵开展中小学生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提升市民国防意识,夯实全社会爱国拥军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加强协同,互联互动,打造平安长宁。 协调相关部门,逐步完善长宁支队与区公安、安全部门信息共享、态势互动的情报融合机制,加强军地应急管理及其指挥协调、信息共享、力量协同等配套建设,形成军地联合应急整体合力,有效提高军地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建立部队专业队伍与政府应急力量的协同协作机制。加强民兵应急力量与公安、武警协调配合,开展军警民联防联巡联控联管,合力推进军地平安建设。 四、聚焦重点,项目引领,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继续梳理排摸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服务、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项目,积极扩大项目覆盖范围,继续做好经济潜力资源调查、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调查等工作,兼顾军地双方需求,优化军地资源配置。依托本区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加强信息基础平台和网络环境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帮助部队逐步改善信息化办公条件,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建立科技拥军基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官兵科技素质,为部队科技练兵和提高整体战斗力服务。 将法律服务纳入司法工作规划,积极为部队官兵举办法律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引入社会组织和律师志愿者为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强化与武警长宁支队“对口支持、共同建设”关系,支持部队各项建设。把驻区部队营区周边绿化、美化等工作,纳入地方改造规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解决军官子女入学照顾、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等部队关心的热点问题。 长宁区民政局 2017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