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长宁区域内合理布局建设养老护理实训和实习点,为有需求的老年人上门服务;要拓展社区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服务站为老服务功能;要倡导社区低龄老人或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居家为老服务中;要探索提出居家“养老服务包”,提升老年人网上办事和综合服务便捷性;要建立老年人居家健康监护、紧急援助、居家安防等网络,方便广大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回复内容:
到2017年底,长宁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35.5%,长宁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积极有效应对老龄化是当前迫切而紧要的问题。
目前,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居家和社区养老仍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就近便捷的为老服务是政府和社会的重要职责,是长宁区“幸福养老”工作的应有之义。
2008年,我区在对万名老人进行调研基础上,形成了涵盖基本生活、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社会参与、维权服务、工作网络等6大保障体系、15个指标项、53个目标值的“长宁区幸福养老指标体系”,并以指标体系为引领,全力推进长宁老龄事业发展。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我区优化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积极推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区目前完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家,在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到2018年底前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各街镇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5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54家、老年活动室183家、长者照护之家10家,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具规模。以各类服务设施为载体,依托各街镇助老服务社和社会组织,提供以“六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6000余名老人,其中享受政府补贴的老人3900人。
我区在市级政策基础上,拓展服务对象范围,实现了90岁以上老年人居家养老全覆盖。同时,为9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70周岁以上部分困难老人和80岁以上优抚对象每人每天提供1瓶爱心奶。在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方面,我区在市里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长宁升级版,叠加了一些老年人需求度比较高的体检项目。有效落实老年综合津贴制度,2017年累计发放津贴2.2亿元,惠及老人13.74万人。
积极推动宜居社区建设,宜居社区试点覆盖所有街镇,落实无障碍设施改造、“适老性改造”项目,其中2017年完成困难老人家庭居室适老性改造100户,无障碍改造200户;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安装电梯工程(2017年老公房加装电梯完成审批22件,竣工7台)。实施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培训(护老者培训)项目,探索家庭照料服务新模式。“银发无忧”保险覆盖全区所有老人。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向社区延伸,在水城路689号开设了老年人医疗门诊部。颐家护理站与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护理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站一体”服务模式。拓展“医疗助老”特色项目,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2017年受益人数达2.87万人。实施高龄、困难老人“居家护理”和百岁老人健康照顾等医疗辅助项目,每年受益老人400余人;积极开展社区失能老人照护项目,今年惠及失能老人500名。
推进“民生+科技”的智慧养老建设。2017年,长宁区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区”。结合区“智慧长宁•乐e生活”网上生活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开通 “智慧民生”为老服务平台。网上生活服务中心共覆盖4484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包括上门服务、自请保姆等四大类共36项服务。
下一步,我区将会结合《长宁区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大力气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满足更多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全国试点,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级提升
我们将以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优化完善“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小型化、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按照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千人、兼顾15分钟服务圈的规划要求,加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日托所)等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善“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民区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级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能够在家门就近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会力量新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宾馆、酒店、办公用房、厂房、物业用房等资源通过转型、置换、租赁等方式,整合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协调整合改造一批闲置社会资源用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增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职责功能,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增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2、抓好资源整合,推动医养结合深入发展
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推进医疗资源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提高居家老年人获取医疗资源的便捷性。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相关医疗服务。引导社区、居家及机构住养老人与家庭医生签约,优先满足老人签约服务需求,2020年,家庭医生“1+1+1”签约老年人有效服务率大于等于70%。推广社区卫生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一体”医养结合综合体模式。合理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建立购买服务和契约管理制度,完善双向转诊、定期巡诊、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等措施,形成医疗护理康复与养老服务转介机制。依托高校、中医院等优势老年学科,借助社区卫生中心的中医资源,建立长宁区中医医疗照护技术的推广和科普机制。针对失智老人缺乏专业照护支持的问题,我们将联手专业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分层分级的失智老人照护体系。
3、抓好数据应用,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
信息化是提升为老服务能级的有效手段。今年开始,我们将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对接市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分级建设集老年基础信息和养老服务资源信息于一体,管理和服务功能兼备,市、区、街镇和居委会四级互通、数据共享的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我们希望能够拓展敬老卡的功能,精确掌握老年人信息和需求,做到服务有的放矢。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我们将健全两个“养老服务包”,一个是公共政策服务包,另一个是个性需求服务包,实现养老服务可知、可选、可及,让20万长宁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抓好规范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
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标准化建设,实现长宁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争创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级。开展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制定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地方标准。
5、抓好宜居社区建设,优化老年宜居环境
在特殊和困难老年人群筛查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实施“老吾老——家庭照护能力提升项目”,为辖区内失能老人家庭照护提供支持性服务,缓解居家照护压力。实施“老伙伴”计划,倡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定期为独居老人提供电话关爱等服务。为辖区内5000户高龄独居老人家庭开展燃气安全检查和应急援助服务,安装烟感火灾报警器,进一步保障独居老人消防安全。实施老年人心理关怀服务项目,通过公益招投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开展老人社区关爱主题活动,举办为老主题讲座,组织健康的老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融入社区,促进身心健康。
6、抓好人员培训,促进队伍服务专业化
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教育体系,推进区内国企及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支持鼓励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养老服务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各类培训课程,继续开展护理员学历教育,加大养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培训力度。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人员就业扶持和激励政策,吸引一批专业人才从事养老行业,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级。
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
2018年3月27日